

向美而生,玩创童年
作者: 陈艳丽摘 要: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创造教育,指出创造力是时代进步的推动力,并要求教师要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在幼儿园开展美育课程至关重要,通过对艺术的欣赏和创造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认知与感受,还能帮助幼儿收获感知经验,让幼儿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自然环境之中,进行深入的体验和理解,从而去感受美、表现美与创造美。
关键词: 美育课程;幼儿园; 创造性能力; 学习课程; 创造美
陶行知先生指出:“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幼儿美育课程中,要打破书本主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既要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让幼儿通过艺术领域的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艺术领域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在活动中的介入,应当从幼儿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角度去引领,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美。我们可以开展各种让幼儿与自然融合的亲近自然活动,以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感受艺术活动,使幼儿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一、幼儿园美育课程对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幼儿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美育课程,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开展应当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幼儿的个性,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前提下,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通过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来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的情感在活动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
(二) 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幼儿园美育课程中,幼儿在感受与欣赏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问题,主动参与学习,大胆地表达音乐,进而进行音乐创作。幼儿能在学习中,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断对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三) 有利于幼儿树立健全人格
幼儿园活动中融入美育课程能够使幼儿完善艺术的审美,提升幼儿的生活体验。在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应该创设良好的美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重视培养地域文化的内容,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有利于幼儿树立健全人格,从而能够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创造表现。
二、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 整合幼儿园课程建设,重塑学习生活之美
美来自生活,幼儿园中的美育课程开展也应当取之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和幼儿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与艺术领域结合。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把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日常当作艺术发现的源泉。
1.将学习课程与生活课程进行整合
美育课程不仅包含艺术领域里的音乐和美术,还包含五大领域中的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科学领域。如在艺术领域中,开展了音乐活动《蚂蚁搬豆》这一律动活动,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蚂蚁动作、爬行方式、生活习性等,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结合音乐旋律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如美术活动《小蚂蚁的家》,让幼儿用油画棒涂画蚂蚁,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多种材料和形式,如泥工、手工、纸工等,让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在语言领域,结合有关蚂蚁的绘本故事以及儿歌,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演等形象地再现故事、儿歌的内容,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在健康领域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有关的体育活动。
2.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用音乐过渡
幼儿对音乐和游戏具有天生的热爱,每个幼儿都喜欢愉悦轻松的音乐旋律,对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总是会提起兴趣,也乐意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音乐的热爱,并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感受。幼儿园作为音乐和游戏活动开展的重要场地,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使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去感受音乐的美,在音乐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愉快地玩耍。美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加入游戏化的方式,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游戏和音乐,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带来的美妙。
(二) 创设幼儿园环境熏陶,营造亲近自然之美
结合乡村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地方文化”主题活动。在“地方文化”课程开展中,根据当地特色开设了相应的美育课程,如区角游戏;另外,还布置了主题墙等,师幼共同创设幼儿园环境熏陶,营造亲近自然之美。
1.在美育课程中开展区角游戏
在当地小吃方面,我们与幼儿开设了“夜市街”区角,让幼儿自选烹饪工具与食材制作当地小吃,让幼儿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在美育课程中注重环境的暗示作用
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解放幼儿的自然天性,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将环境教育、科学教育贯穿其中,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美、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探究自然的好奇心。
(三) 渗透幼儿园感恩教育,树立真善人性之美
1.日常交流的渗透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我们注重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共同分享每天生活中遇到的一点一滴,并对其中的行为进行讨论,结合绘本故事,启迪幼儿的性格培养,有利于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如结合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师幼共同阅读绘本,体会绘本中主人公的行为,讨论如何做才能去帮助别人等,激发幼儿的思考与讨论,从而探索良好的行为方式,制订好“我们的约定”,树立乐于助人的品质。
2.家园共育的浸润
在节日来临之际,结合感恩节,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了“感恩行动从你我开始”活动,通过家园共育,让幼儿对家里的父母、亲人进行感恩系列活动,如制作贺卡送给爷爷奶奶、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并拍照记录下来,尝试在集体面前进行大胆讲述,与伙伴分享交流。以儿童视角进行的课程评价,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幼儿的感恩之心,从而树立真善人性之美。
三、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美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幼儿教师要为幼儿营造温馨和谐的美育环境,让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友爱、懂得感恩、树立乐于助人的品质等;另外,还要让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体验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美育课程不仅强调对艺术美的感知,还要关注幼儿在日常经验中学习品质,如想象力、创造性、自主性等,特别是对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的教材,这就为幼儿园美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对幼儿园美育课程进行探索,从而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生活之美、亲近自然之美、真善人性之美,这才是美育课程教育对幼儿创造性能力培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廖丽莉,冯琪,李文馨. 园本自然美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一以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蓝花楹自然课程为例[J].环境教育, 2021(1):40-43.
[2]杨珊珊,安红. 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价值选择及其实践路径[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36(6):99-105,120.
[3]李娟.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20(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