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作者: 孙艳 孙灿灿《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起始课,本节课是小学阶段代数初步知识的起始,也是初中数学两大核心内容——“方程”与“函数”的开篇,标志着从算术学习到代数学习的转向。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学会用字母表示一个量和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简洁性,发展符号意识。
为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探索创新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环节一:突出“代”----初步感受两个数量一一对应的关系,展现符号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以学生和我的年龄为切入点,我出示了一些特殊的年龄段,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情境中,经历不断根据自己的年龄计算我的年龄,引导学生发现年龄一直在变化,但是老师比他们大20岁的这种年龄关系永远不变,这样的式子有许多许多,从而产生新的认知需求,这时我立即抛出问题“你能不能只用一个式子表示任何一年的孙老师的年龄”,这时孩子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计算过程一直在运用一个数量关系:我们的年龄+20=孙老师的年龄,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用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整个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来经历了“代”与非“代”不可的数学思考,在非“代”不可的碰撞中,通过自我感悟由算式思维向代数思维飞跃。
环节二:凸显“系”----继续利用教材资源,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量之间的相乘关系。通过人在月球上举起的物体质量是人在地球上的6倍这样一个情境,引导孩子理解6x既可以表示人在月球上举起物体质量的所有情况,又可以表示人在月球上举起的物体质量是人在地球上的6倍关系, 从而建构符号模型体系,体会符号的优越性。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先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环节三:感悟“变”----通过扑克牌中K只能表示13这个情境渗透用字母表示的是确定的数,再通过例题1、2,让学生感受情况很多种,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感受用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理顺了字母作为变量表达任意数的抽象扩展结构,从而沿着理解的水平层次,帮学生拾级而上,让笛卡尔、韦达的代数思想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以此实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育价值:培养符号意识,启蒙代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