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诱发审美 激活朗诵
作者: 张慧 赵小曼 杨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关心自然和生命,是一种极为高尚的品质。关心就有爱,关心就是美。童话、寓言、故事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情景。引导学生读这些书,就会焕发起对"美"的向往,提高审美情趣。可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学生机械读书的情况,老师让读就读,让读几遍就读几遍,明显感到学生迫于老师的威严,毫无兴趣的去读书,结果收效甚微。这样读书怎能达到课标的任务呢?而叶老的"令学生的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给予我提示。在语文教学中,何不激活学生有感情的去读,诱发他们审美情趣呢?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表达了强烈感情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活动,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激活情感的方法很多,有感请的诵读,常把学生带入特定氛围。如《微笑着承受一切》第三自然段,可以把自己最受感动地的地方多读读,多想想。在自读自误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听,同学相互评议,相互交流。接着引导学生从"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比赛情况","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等词句中,从课文插图桑兰的甜美动人的微笑中,激活了学生情感,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感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桑兰就浮现在眼前,从而受到道德情感的感染和熏陶进而敬仰桑兰,使自己的心灵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而这种美的升华是在体验中,感染中,共鸣中自然出发的,不是靠外在的命令产生的。
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文本中蕴藏着丰厚的审美因素,有社会生活美,人物形象美,有自然美人文景观美等,吟诵像一位出色的导游,会把我们带入神奇美妙的语文世界,如在教《荷花》一课,为进一步激发读书兴趣,出示"一池美丽的迎风起舞,展示不同姿态,在挨挨挤挤碧绿的荷叶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的冒出白荷花"的课件,学生一看,不由自主惊呼"哇赛!真美!"深情的凝视画面,学生的情感呼之欲出,我顺序说:"请带着这种感受到文中去体验花那无穷的魅力吧。"学生马上端起课本潜心品读美的语言,好像要让自己的读赛过满池美丽荷花。学生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读书风采,有一位同学度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读的有点不到位,引起争论,有的同学读给他听,有的同学告诉荷花的精神抖擞痛痛快快生长出来,要通过这"冒"的读给体现出来,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感受到荷花生命之美,大自然的神奇美,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情感与体验都得到提升。
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读书热情,才能使学生人情人境,才能使美的感受在学生心理产生才能把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情感,徜徉在文本的言语之途,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的言语。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获得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