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教学小组合作训练策略研究

作者: 熊永莲 杜颖

通过小组合作训练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发挥个人的优势,集思广益,把小组成员的魅力完全释放出来,实现成员间的通力合作,达成共识,共享成果,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训练,进行如下研究:

一、在课堂导入中巧妙地开展小组合作训练,打开学生的合作空间

小组合作训练需要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里,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而导入是最佳的切入点,也是开展小组合作训练的最好机会。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低段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在导入中不失时机地开展小组间的交流,找到合作的源头。

二、在问题设置中合理地安排小组合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课堂提问环节,是安排小组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机,也是学生协作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时期。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更为广阔,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以实现小组成员的互相协作,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认识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在呈现钟表后,开展小组活动,提出问题,诸如:(1)仔细观察,钟表表面上有什么?(2)在耐心地观看后,说一说钟表上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它们各有什么特征。(3)通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在热烈的讨论中,延伸知识,得出结论,提高小组间的协作能力。

三、通过创设情境、比赛等方式,提高合作效率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合理分组和布置学习任务之外,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和小组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那么合作学习的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创设情境主要是利用汉字和数字组成的题目转化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情景,引导小组成员演示这些情境,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最终找到问题相应的特征。

总的来说,合作是与新课标推进的新型教学方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的重要举措。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分析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后,需要在上述策略的引领下,积极地开展、推进、实施和落实小组合作训练。丰富学生的合作形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引学生深入地合作、交流,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拓宽学生的合作范围,从而达到学生整体合作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