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英语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策略研究
作者: 王间开摘要: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是指学生系统的整合单元中的各个知识点,进而形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这种建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还能提升其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其能够掌握词汇、句型。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英语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
引言: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常常将词汇、语法等知识点分别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完成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知识运用也局限于单一情境。这样一来,学生虽能够在考试中记住某些具体知识点,但难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策略,解决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知识点碎片化、学生难以系统掌握并运用的问题。
一、主题串联,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核心主题,将单元内不同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形成内在逻辑紧密、系统性强的知识结构。凭借这样的构建策略,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单个知识点,更能在整体框架中看到各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化理解[1]。教师实行这一策略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住分散的知识,逐渐形成对单元知识的整体认知。这种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提升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的广度。同时,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能够有效整合新旧知识,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宏观层面统筹规划单元的知识结构化建构,确保各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教师可以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合理分配教学内容的进展,使每个知识点都能凭借一定的逻辑串联在主题框架中得以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强化主题网络的构建,使学生逐步感知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的脉络[2]。
二、场景引导,内化单元核心内容
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单元知识的自然内化。这一策略设计对话、角色扮演等场景,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加深对单元关键知识的掌握,形成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3]。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单元知识,帮助其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能记住知识点,还能将其应用于日常交流中,从而逐步形成对单元知识的整体认知,实现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从单元核心内容出发,设计紧密贴合实际生活的场景,通过这些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应用到真实的交际中。教师首先设定一个主题情境,并确保情境的设计能涵盖整个单元的核心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的语言交流中运用这些知识。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层层推进,不断丰富情境的复杂性,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交际需求中逐渐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这种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能够凭借多维度的场景设计,帮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加深理解,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4]。
三、结构呈现,梳理单元知识逻辑
教师可以利用图示工具,将复杂的单元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这种结构化的呈现,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单元中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提升完成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教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知识脉络,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这种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不仅能让学生能够记住知识点,还能在思维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整体内容的理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从单元的核心内容出发,梳理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并利用图示工具(思维导图、表格或流程图)将这些关联结构化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逐步展开这些图示化工具,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单元的知识逻辑。这种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还能使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有清晰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图示化工具的使用,通过多次复习和演练,帮助学生逐渐内化这种结构化的知识框架。
四、任务驱动,实践单元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将单元内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任务完成,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单元核心知识点出发,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综合任务,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逐步递进的任务设定,从简单的模拟对话任务,逐步过渡到更为复杂的情境问题解决任务,确保每个任务都包含单元知识点的实践应用。为强化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断反思,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到连贯的框架中,实现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的目标。
以《Can I join you?》这节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两部分:1.学生需要掌握现在进行时态的基本表达。2.学生需学会句型“without a + 名词,you can’t make a + 形容词 + 名词”,这些句型的掌握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对进行时的理解,还能完成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设定任务情境,模拟日常活动的场景。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任务进行对话练习。教师需要展示不同活动所需的工具,并引导学生使用句型进行讨论。教师向学生展示烹饪用具,并提出问题:“What do we need to make a perfect cake?” 学生则需要运用句型“Without a whisk, you can’t make a perfect cake.”进行回答。接着,教师需要展示实际的物品或图片,强化学生对现在进行时态的运用。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Is he cooking now?”或“Are they playing football?”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回答,并轮流进行小组内的对话练习。在任务的后半部分,教师设置更复杂的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完整的对话任务,描述某项活动的具体进行情况,并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表达。学生需要讨论如何为某项活动准备物品,并通过句型“without a...you can’t make a...”来陈述理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不断实践和反馈,确保每个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完成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
结束语:在教育实践中,语言教学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涉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英语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起点,其教学设计应当兼顾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建立起内在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琳玲.小学英语单元知识结构化建构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24,24(16):94-97.
[2]杨立明.基于单元主题的小学英语结构化知识建构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3,46(03):27-32.
[3]孙玲,张海燕.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3,(05):58-61.
[4]王娟.确立单元知识结构推进小学英语教学——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Summer holiday plans”为例[J].新智慧,2021,(1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