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对后进生学习成绩影响分析

作者: 马学超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新高考制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变革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在面对后进生群体时,其固有的学习障碍和心理负担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新高考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对后进生学习成绩的具体影响,通过对某中学高一年级后进生样本的合作学习干预实验,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综合评估合作学习在提升后进生学习成绩上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合作学习不仅显著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促进了其学习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新高考;后进生;合作学习;学习成绩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高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新高考方案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整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而非单纯的知识点记忆。这一变化对所有学生构成了挑战,特别是那些原本处于学习劣势地位的后进生,他们在面临新高考的压力时显得更为脆弱。鉴于此,教育者开始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力求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向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其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倡导小组互动、共享资源、互助共进的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激发潜能方面展现了独特优势。本文聚焦于新高考背景下后进生的学习困境,系统分析合作学习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旨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合作学习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Johnson兄弟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强调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依赖和协同努力达成学习目标。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互补和资源共享能够弥补个人学习的局限性,进而实现集体智慧的最大化。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改善社会情感技能、增进跨文化理解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效果[1][2]。然而,针对后进生群体,尤其是新高考背景下的后进生,合作学习的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探明。

三、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选取位于东部地区的某重点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班被指定为实验组,B班为对照组。两班在学生构成、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条件相当。实验组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对照组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期一个学期的干预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辅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全面评估合作学习的实际效能。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1) 数据收集:①成绩数据:采集两组学生在相同难度的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三大核心科目。②问卷调查:设计包含学习动机、自信心、团队合作意愿等多个维度的问卷,发放至全部参与者。③深度访谈:选取成绩提升明显的后进生代表,深入了解其学习体验和感受。

(2) 数据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成绩数据进行t检验,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问卷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挖掘深层次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特征;访谈资料则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进行主题编码和归纳。

五、研究结果

(1) 学业成绩:数据显示,实验组后进生在经过一学期的合作学习后,三大科目的平均成绩较对照组有了明显提升。其中,数学和英语成绩的增幅最为显著,达到了近15%,而语文成绩也有约10%的增长。t检验结果显示,这种成绩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高度显著性(p < .01),证明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提高后进生的学业表现。

(2) 学习动机与自信心问卷调查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强,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信心也大幅提升。具体表现为,超过80%的实验组学生表示,合作学习使他们感到“更愿意尝试难题”、“更少害怕失败”,且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所学”。

(3) 团队合作意识:访谈资料揭示,合作学习促使后进生逐渐摆脱了以往的孤军奋战状态,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分享个人想法。不少学生提到,“在小组讨论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并表达了“愿意与同学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愿望。

六、讨论

合作学习为何能在短期内显著提升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小组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互帮互助缓解了后进生的学习焦虑,为其提供了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视角,增强了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合作学习营造的平等、开放的交流环境,有助于后进生重建学习自信,激发内在潜力。此外,团队合作的实践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这对于新高考强调的综合素质考核同样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合作学习展现出了积极效果,但其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配套措施的辅助。例如,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课堂管理技巧,确保小组活动的高效有序;学校层面应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如丰富的教材和适宜的学习场所;家庭亦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

七、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为后进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开辟了一条可行路径。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结合后进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至更多地区和年级,探索合作学习在不同类型学校和学科中的适用性,以丰富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李玉顺.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国维,李红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02): 52-58.

[3]张志刚,姚雪梅.合作学习在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上半月), 2017(06): 34-36.

[4]韩立福,合作学习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 2005(03): 42-45.

[5]李春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D]。南昌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