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化人,厚实底蕴
作者: 罗代国针对中学生作文普遍缺少文化底蕴,课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未能运用到作文与训练之中,作文教学缺少“文化味”等问题,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阐述,特别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等国家文件精神,依托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底蕴作文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ybfz16037),我们于2016年开始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底蕴作文教学的研究。
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探索出“自主-创新型”、“分层励进型”、“年级整体联动”等文化底蕴作文实践模式,开发了一批课程资源和教材。我们利用量化、统计、分析等手段,从认识因素、情感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层面深入研究文化底蕴作文的内涵特点、内容体系和方法途径等主要问题,通过优化抽象学习、具体训练、结果感受等途径,打通优秀传统文化与底蕴作文的内在联系,以文化人,完善文化底蕴作文教学的目标系统、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文化底蕴作文课程体系,解决能写什么、想写什么、写成什么等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我们综合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努力使研究结论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并进行推广。我们坚持开展“品读随笔”探究,提高学生对经典的品读兴趣和能力,构建“以文化人,读写融合”的底蕴作文教学模式,开发深圳市“好课程”《文化作文》和《品读随笔》。开展“图书进课室”活动,通过“书香班级”“阅读之星”评选和名著读后感、手抄报评比,引导学生沐浴书香,润泽心灵,打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底蕴作文的内在联系。我们努力完善“‘四化’赋能,以文化人”的底蕴作文课程体系,对底蕴作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及实施与评价进行整体规划,开展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序列化作文训练。一是目标序列化,涵育素养。作文序列训练以整体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以教材单元主题训练序列为经,以文体训练为纬,三个年级均以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主线,训练目标螺旋上升。二是内容课程化,以文化人。训练内容力求与教材匹配和同步,围绕单元任务和人文主题生发写作任务,读写一体,读写互促。三是教学模式化,厚实底蕴。我们探索出自主-创新型、分层励进型、年级整体联动等教学模式,润泽心灵,增强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四是评价生本化,立德树人。分层评价,多元评价,注重过程性和可视化评价,激励学生成长。坚持课程、课堂、课题一体化,对底蕴作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及实施与评价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切实提高学生底蕴作文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目标序列化、内容课程化、教学模式化和评价生本化,涵育素养,以文化人,厚实底蕴,立德树人,有助于提高学生底蕴作文能力和水平。我们坚持课程、课题、课堂一体化,做到课程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堂化以文化人,涵育人心。
我们主张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学校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通过阅读《红楼梦》《史记》《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著作,参加文化讲座、参观文化遗址等,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讲述课文内外的传统文化中的感人故事、展示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品、开展“晒家风,传家训”等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暖和力量。同时,我们引导学生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底蕴作文的积极性,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创作出底蕴深厚、涵育人心富有“文化味”的优秀习作,表达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和认识。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构建了“以文化人,读写融合”的底蕴作文教学模式。其中“自主-创新”模式强化“练的训练”和“习的训练”,前者重“建模”和实操,重量的积累;后者重“升格”与领悟,重质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分层励进”模式基于学生知能现状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制定作文训练阶段目标,坚持在动态学习中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在读写活动中积累、感悟和熏陶。“年级整体联动”模式基于新课程、新教材作文教学要求,我们优化了高中三个年级的训练序列,每个年级均以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主线,训练要求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彼此融合,螺旋上升。高一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心周边生活,强调“重观点,辨文体”,重点训练审题、立意及提炼、表述观点的能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和思想精华渗透到作文中,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高二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社会热点,“重思辨,雕语言”,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法,言之有文,能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进行当代表达。高三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和国家,思考未来发展,学会以青年立场和时代视角思考问题,掌握各种高考常见题型的特点和基本写法,重点训练任务意识、思辨意识、对话和情境意识、亮点意识,以“文”出彩,做到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底蕴厚实,有视野(眼界),有情怀(胸怀),有逻辑(思维),写足要求,写出亮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高考“作文评价整体要求”,符合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作文实践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老师的引导角色,打造丰富多彩的创造性作文活动,解决作文教学现实困境,增强了学生的作文自信心,促进了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深受师生喜爱。问卷调查和检测表明,实验年级学生在读写兴趣、读写习惯、读写能力和主体意识等方面进步明显,习作发表与获奖、学科竞赛、课外活动表现突出,学生潜能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好培养。实验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的不断提升,教师们改变了以往固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创造了很多有趣有效的课堂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促进了写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