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教学设计优化,促进核心素养落实
作者: 马文静众所周知,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素养提出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就要不断的革新和优化,而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从而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优化
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落实核心素养来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生成熟练的语言技能,最终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拟定上就必须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方面进行。因此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切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的落实。
二、灵活设置课堂教学活动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科科学思维的生成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想要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率,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的有效手段就是教师采取的灵活的教学活动。也就是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创设恰当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情境体验,最终帮助学生生成语文核心素养,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
例如,在学习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时,为了让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笔记,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回答文章的内容,以及发生的故事和相关人物,再找其中一篇《藤野先生》,按照人物发生的故事列出表格,让学生填空,最终归纳出文章的条理,人物发生的故事,总结出人物的形象,一目了然,非常清晰,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再给《范爱农》列出表格,大家都非常积极回答问题,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总结到位,用这个方法不仅简单明了,而且记忆深刻,以此类推让学生把剩下的篇目都用表格归纳出来,效果非常好,学生也开始喜欢阅读名著了。同时总结归纳出来了名著阅读的读书笔记方法,非常实用而且有效,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三、有效评价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做好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评价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在教学设计时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做好评价预设。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身心感受,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指导和引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需要课堂教师的评价语务必要具有针对性,讲求艺术性。
例如,我们的习题当中总是有仿写句子的题,我会先让学生去了解例句的特点,告诉他们前后者的关系,再从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去仿写句子,从实际出发,反复练习,反复修改,让他们掌握规律,掌握特点,在每一次学生的句子中都能够找到亮点去表扬,去鼓励,再次修改,在反复练习中去归纳,去总结,让学生感到这类题再遇到不会害怕,而是迎刃而解,欲说还休。
再比如,学生课堂当中的每一次回答问题,每一次都不是完全否定,而是鼓励大家离答案更近了,大家不断的举手,不断的完善,最终找到了正确答案。每一次的鼓励,每一次的表扬,会让更多的学生站起来回答,让更多的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展示自己。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灵活设置教学活动,并且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从实际出发,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