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素描教学中的三点见解
作者: 贾燕华摘要 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并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学习方法 感受加理解 持之以恒
素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平面造型方式,可以说是一切图画之母,简单的说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在素描训练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系统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素描水平的目的。别人从事美术教学的时间不长,但在多年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感受到以下值得注意的三点:一是学习方法得当;二是感受加理解;三是持之以恒。
一、方法得当
素描训练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与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其实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体现在扫描的学习中就表现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作画方法。如果这个方法不能够对形象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尽管他们有客观的视觉感受,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分析出形象的特征、结构和内部联系,作品显得缺乏整体感,喜欢钻入局部,结果往往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因此,正确的作画方法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首先初期训练先从灯光作业入手,因灯光光线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对物体的理解和塑造。画明暗不是一种累赘,而是一种表现因素,不同光线的作用,使物体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通过局部或整体的练习,增强学生对明暗对比的认识。对绘画水平相对较高的同学,要增加作业的难度,用自然光或散光进行训练,也可用结构画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分析和表现物体的结构,以达到分层次训练、整体提高的目的。
其次要写生与临摹相结合。通过临摹,向作品学习。学习前人的技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较规范的方法步骤和处理画面效果的手段。在临摹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简单的描摹,严格按照绘画的步骤逐步深入。尽量按素描作画的要求,寻找和体验新的操作方式,时刻记住素描步骤技术的原则和秩序。
再次,整个素描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初学素描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存在并学会如何一个一个将其纠正并且避免重犯。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初学者在素描中出现的“错误”多于“正确”,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这种比例会不断得到改善。学生每克服一个错误,就在认识上和技术上得到一次提高,作品也会更接近“真实”。
二、感受与理解相结合
素描能力的提高,除了靠技巧的熟练外,还要靠艺术的思维,关键是用脑分析。常言道:只有理解的事物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它。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必须进行理智分析,冷静思考。缺乏对形象本质——内部结构关系的理解,就很容易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陷入盲目照抄和拼凑表面现象的不良习惯,导致结构松散,体感不强,画面花乱。因此,进行认真、严谨、科学的理解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要忠实于对形象的观察和感受,诚恳自信地表现形象特征。即素描训练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成为画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整体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素描技术方法中,包含着感性和理性的内容,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学习者也有侧重感性和侧重理性的两类。比方说,表现物体的结构要侧重理解,表现物体的色调要侧重于感受。素描的“结构表现法”侧重理解,“色调表现法”侧重于观察。如果感受类的学习者一味用感受的方法训练,会使他过分依赖对象,表现的只是客观的表面现象,作业会出现松散和孤立的毛病。比如画明面与暗面要有一定的距离,但有的同学总是受直接感受的影响不敢拉开暗明两大面,结果会出现反光部与灰部差不多,使画面出现“灰”的现象。还有的同学把反光画得过亮,或不能统一,结果出现“花”的现象。反过来说如果理智类的学习者只追求理性的学习方法,会使他轻视感受,只表现主观的“想当然”,作业会出现生硬和类同化的毛病。因此,学习者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考类型有所了解,对不同的表现对象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尽量吸收不同方法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才可以避免在学习中走上弯路。
三、持之以恒
有位大师说过:“作画要有信心和毅力,在你的意识中应明确地培植那种炽热的欲望,你必须懂得大多数的想法来自于铅笔的另一端,而不是笔尖。”很多学生喜欢画画,可是却不能忍受日复一日的枯糙乏味的素描训练,总是画了没多久就站起来走来走去,或是在这聊聊,站那说说,即使因为老师的监督坐下来了也是心不在焉的胡乱涂画。这是一个在集体学习条件下容易出现的问题。据我们观察,凡是在学习时交谈多的同学,往往作业完成得都不够理想。素描训练需要思维高度集中,过多地谈话会影响学习时思维的连续性,无法集中精力去思考一个问题。因此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习时的专注程度,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浮躁的情绪的蔓延对帮助学生建立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首先是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内容的安排与学习者技术掌握的程度关系很大,难度大或难度小,都不利于学习的效果。因此,素描对象的选择、角度的选择、光线的选择、手段的选择都要经过认真的考虑。让学生从简单入手,或者找出差不多角度的范画,临摹或者对照着写生。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调整,使得学生能看到一张较完整的算的上是“成功”的作业,从而增加学生的信心与学习的兴趣。
其次可以让学生多做临摹,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入手。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绘画水平,从而可以减少学生出现轻易弃画这一现象。我觉得,无论是素描还是水粉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在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大有进步,也使他们领略到其中的道理,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与热情。
再次是学习热情的坚持,在整个作画环节中都应该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者说是引导学生去调整自己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总之,在整个素描训练环节力求进步都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乏味和单调的。它是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恒心的苦练阶段,不少学生望而生畏,教师要始终对他们充满信心和爱心,适时引导他们突破各个难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可喜之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用赏识的目光看待他们,从心理上多予以关怀、沟通,多次帮助其调整修改画面,讲清楚修改意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规律和道理,力求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