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引领 追寻光的方向
作者: 胡惠丽【内容提要】 美育对人的思想、意志、情感皆有着重大影响,而思想、意志和情感都是道德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进行审美教育是每一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道德教育,不如利用好手中的文本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
【关键词】 文本 美育 启智
何谓美育,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与功利性的应试教育不同,美育培养的是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和在生活中体现美的激情和能力,并通过对普遍存在的自然美的感受、社会生活美的实践和艺术美的鉴赏来完成。教学中,利用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自我省悟,以美育德,效果甚佳。
一、以美启德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对人的思想、意志、情感都有着无比巨大的影响,它会影响人的一生,在人的一生中,除了智商所起到的作用,思想、意志和情感都是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的。
用美的事物为手段进行道德教育,主要通过潜移默化过程来实现,就如杜甫诗句所描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常组织学生进行美文阅读体会,如《废墟中的母亲》、《一碗馄饨》、《妈妈的帐单》、《妈妈的爱》、《没有上锁的门》等文章赏析。受美育熏陶过的人,品德上潜移默化,通过美育形成的道德品质,深刻而稳定,这对一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评价、道德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这是小曹同学的作文《洗脚》:
我从来没给父母洗过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思考着:该怎样帮妈妈洗脚呢?
回到家,我便准备好洗脚用的工具:肥皂、擦脚布、热水桶等等……妈妈刚回到家,我马上迎了上去,她坐在板凳上。
我先加了冷水,又加进些热水,等冷热适中后,我便帮妈妈脱下鞋袜,把妈妈的脚放进脚盆里,妈妈这才明白我要干什么。
洗脚事虽小,可做起来难,不一会儿,我就累得腰酸背痛,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把脏物全部洗出。以前妈妈是怎么给我洗脚的?对了!我先用肥皂搓洗妈妈的脚,再用水冲洗。不一会儿,就清洗干净了。
我笑眯眯地问:“妈妈,舒服吗?”
妈妈连声说:“舒服,舒服。”当我洗到妈妈的脚后跟时,我不由得呆住了。脚跟结了一层茧,我不禁心酸起来。妈妈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尝尽了酸、甜、苦、辣。想到这里,我忍不住留下了泪。
妈妈问我怎么了?
我用手背擦了擦眼泪,说:“妈妈,谢谢您对我的爱和付出。”
洗完了脚,妈妈热泪盈眶,一把把我搂进怀中。
我在心里默默的祈祷:愿这次洗脚能洗去妈妈人生道路上所有的烦恼和不快,给她带来幸福舒畅的生活。
洗脚的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家长。
小曹家长在回执中写道:
晚上,儿子端来一盆热水,走过来对我说:“妈妈,我帮你洗脚吧!”
我莫名其妙地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叫我们回来帮你们洗脚。接着,用自己的手先试了一下水温,再把我的脚轻轻地放在水盆里,用那双柔嫩的小手洗过每个脚丫。
儿子还对我说:“妈妈,我爱你,你辛苦了!以后我要经常帮你洗。”让他洗得我无地自容。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长这么大了,我还没有帮自己的爸妈洗过一次脚。
老师,是您使我的儿子这么懂事,这么体贴,让我感受到了我儿子对我的爱,让我知道以后该如何对待父母,该怎样孝敬他们。
又如郑亦飒的母亲姚洁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
晚饭刚吃好,女儿就端来一盆热水,刚想问她干什么,没想到女儿甜甜地说:“妈妈,我给您个洗脚。”
女儿用她那细细的手指,在我的脚背、脚底上轻轻地搓着,神情专注,还不时地问着:“舒服吗?妈妈!”我使劲地点头,感受着一点一滴的幸福从每个脚尖淌过。此时,我思绪万千,突然感觉到女儿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同时,也让我非常的惭愧,自己也是做女儿的,同样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可母亲却没享受过这痒痒、爽爽的滋味。在此,胡老师!我要向您深深地鞠上一躬,您为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课,谢谢了!
还有叶其琛家长在反馈中写道:
晚饭后,儿子从卫生间端来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放在我面前说:“妈妈,我给你洗脚。”
儿子挽起了袖子,认认真真地帮我洗起脚来了。一个一个指头仔细地搓着,嘴里还说:“妈妈,从小到大都是您给我洗的脚,今天我也给您洗脚,以后我还会经常给您洗。”听了孩子的这些话,我觉得儿子突然间长大了,懂事了,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体现啊!
儿子,妈妈谢谢您!
二、以美引德
美育过程,无论是绘画、雕塑,或是音乐、舞蹈,都需要特殊的智能。特殊的智能是在一般智能的基础上经过专业训练发展起来的,能促进适应性更强的一般智能的发展。
班级里,我们会动手做贴画,并让孩子写一写创作本意。生活作文活动不仅仅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察力、审美记忆力、审美注意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基础上,引发了道德教育。
三、以美乐德
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在群体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非常重要。也因此,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于良好地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通过审美活动和谐人际关系。
美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娱乐性,而审美活动是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投入。
就如我们组织的贴画评比活动,学生在互相评价,共同欣赏的同时,发现了他人的长处,和谐了人际关系。
其次,可以通过美感共鸣,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如果孩子之间竞争性太强,没有和睦相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很显然,这样的班级极不利于各种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时,如果教师能够组织一些激发学生产生共同情感的审美活动,既有利于放松学生紧张的神经,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共同的审美情感,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接触,达到增强群体凝聚力的目标。
第三,通过审美参与,还可以培养乐群意识。
学生参与最喜欢参与的学校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大家一起参与审美活动则是促进融洽氛围的有效剂药。
美育重在“润物细无声”。虽然,文本中的美育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那样容易被人赏识和接受,也不像阅读名篇佳作那样容易使学生动情激思,但美育的正确引导、正确感悟可以成为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把品德教育潜入到审美教育中,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易于引导,真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丛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美育讲解》 张正吾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年
[3]《小学情境作文教学》 邓泽棠著 中国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