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同心共育促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 崇庆中

学校教育不是一座“孤岛”,教育的起点是家庭,家庭的核心角色是家长,青少年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更受到社会环境、家长的影响。为全面提升家校社共育精准关爱水平,近年来,阜宁县罗桥初级中学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家长、社会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同。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育人合力

201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指出,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责任,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对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德育处、共青团、年级组长及家长代表、社区负责人组成的家校社合作共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家校社合作共育工作的规划、实施和评估。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家校社合作共育的新思路、新方法,确保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家校社合作共育实施方案》,明确了家校社各方的职责和任务,为家校社合作共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积极借助各类传播平台,深入宣传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政策举措、实际成效和典型案例,广泛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正确家庭教育方法,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家长请进学校,家校协同育人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对孩子的课堂学习效果非常关心,这是学校发展的可靠的内在力量。对此,学校在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全面开展家长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学校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和教职工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年级部跟进督查,强化落实;班主任与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协商,制定方案,每天都安排家长进班级听课。所有班级全天候、全课堂、全时段对家长开放,家长不仅可以现场观摩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随时查阅老师的教学资料,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暗访学校的食堂、安全等各方面的管理情况。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在各个教室添置学桌凳椅,方便家长参加活动。现在各位家长参与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学校每班每天有1-2名学生家长在班级坐班、听课,与老师交流,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重视家访工作,拉近家校距离

家访,是一场美好的精神洗礼,洗涤家园的心灵,让学校和家长达成共鸣;家访也是学校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发展,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学校一直很重视家访工作,为确保家访活动落到实处,召开家访动员会,对家访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定期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学校采用了传统的到家访问与电话访问,微信沟通等先进科技相结合的手段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在家的表现情况。在节假日期间,老师深入学生家中走访,和学生家长交流,既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告诉家长,又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更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家访,不少性格内向,思想偏激的孩子变的开朗了许多,也能与老师敞开心扉并能正确的理解老师的教育。家访过程中,老师暖心的鼓励,治愈的话语,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

关注特殊群体,实施精准帮扶

在家校社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学校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学生,如学习困难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

建立帮扶机制:学校成立了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代表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帮扶小组,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帮扶小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开展心理辅导与社区关爱行动: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同时,学校还与社区合作,开展关爱行动,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家校社共同关注: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问题,学校不仅在校内给予关注,还积极与家长和社区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家访、电话沟通、社区走访等方式,学校与家长和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拓展第二课堂, 提高学生素质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积极探索家校社合作的新模式,通过拓展第二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学校主动联系镇关工委成立“心灵驿站”,充分发挥“五老”人脉广、德望高的优势,组织“五老”走进社区,家庭开展思政教育宣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分享家风故事等形式,引导家长立好“家规”、传好“家训”、正好“家风”,教育孩子弘扬优良传统美德。同时,坚持把家风建设融入传统节日活动中,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继承,用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勤劳善良、诚实和美、节俭持家、爱党爱国等好品行浸润自己。

利用家长资源优势。学校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在各自领域都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将抓住这些有利资源为学生服务,带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教育机会。如有志愿者背景的家长,可让他们组织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有从事法律工作背景的家长,可让他们开设法制讲座,普及法律知识;有从事文艺工作背景的家长,可让他们组织学生开展文娱活动……这样校内校外互相补充,学校家庭共同发力,形成立体教育网络。

开展社会知识宣讲。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社会知识的宣传讲座活动。比如消防知识、法律常识、八荣八耻等讲座,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还组织学生去历史博物馆参观;学校还与当地的水电等单位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除此外敬老院等也是学校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活动结束后还组织学生书写调查报告和活动心得,这样使教育的力度更大,影响更深远。

合作成效显著,展望美好未来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阜宁县罗桥初级中学家校社合作共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家校关系更加和谐。同时,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参与度也显著增加,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家校社合作共育工作,探索更多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方法。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家校社沟通,搭建更多元化的沟通平台;丰富家校社互动活动,增进家长、学生、教师及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问题,实施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同时,还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家校社合作共育工作的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