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 岳文静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初探0

文言文由于时代原因,文本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惰性心理。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学生兴趣低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琐碎、课堂枯燥等问题。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核心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有所选择与突破。大单元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突破目前文言文教学的困境。针对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我校课题组在不断地商讨和实践中总结一些经验,现和大家进行分享,共同学习。

一、结合文本特点,提炼大单元主题

思考之初,我一度认为大单元教学和常规单篇教学一样,应当先明确目标,后来再认真阅读相关理论文章后才逐渐明确,大单元教学应先提炼大单元主题。因为大单元主题是进行单元教学遵循的原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单元目标也应基于这个主题提出。

同时,教师也应该明确的知道,“大主题”不是形而上的概念,是教师充分把握单篇课文的特点,总结归纳多篇文本的共性,挖掘单篇文本的个性。在研读教材时,可从各篇文本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结构特点等出发,总结出各篇文本在主题思想、谋篇布局、表达方式、情感价值等不同角度存在的共性特征。在把握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提炼出适合本单元教学的主题。

例如:八上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目,这些诗文都是以写景为主,融入作者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细读篇目,每篇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单元的共性和特性,可提炼出本单元的大主题“赏自然之美,品作者情怀”。

二、依据大单元主题,明确大单元目标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文字精炼、内涵深刻。诵读这些名篇佳作,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教师在把握文本特点、提炼本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大单元方向,设置明确的大单元目标。

大单元目标应是在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有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以此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促进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整体目标可理解为在一系列教学过程后达到的目标。分层级目标则是在不同的大单元教学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例如,第一层级:积累文言现象、名篇佳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第二层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层次学习,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情怀美等。第三层级: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大单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通过课时目标的实现,逐步达成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聚焦文本内涵,统整大单元内容

在完成以上两个基础步骤后,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统整内容。将碎片的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重构少而精的大单元教学内容,并适度拓展延伸,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强化大单元教学效果。

结合大单元教学的主题和目标,对单篇内容和学习任务进行有效整合,将碎片化学习转为系统学习,促进学生对单元内容的全面掌握。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中,首先将《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进行整合,开展比较阅读。这两文章都是写景的骈文,语言上都是骈散结合,都运用到了多种写作技巧突出景物特点。从而让学生对文体特点,写作手法,景物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在此基础上开展《三峡》和《记承天寺夜游》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除了课内单元内容外,还可以挑选与单元主题、内容契合的课外文本进行适时、适量的拓展延伸,以扩宽学生视野。同时还要注意知识迁移与运用应符合学情。在巩固已掌握的阅读技巧基础上强化大单元教学效果。如八年级第三单元教学中,拓展延伸时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它们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四、借助任务驱动,优化大单元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应当以与生活相关联的综合性的单元情境为载体,以整体性的单元任务为桥梁。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个主任务贯彻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在大任务下可分别设定多个小任务,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无论是“大”任务还是“小”任务,需充分考虑学情,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学生现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同时,情境的设定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性,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完善有所帮助。

例如:在八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大主题“赏自然之美”和整体目标“感受山川景物之美,学习描景方法,品味文人对山水的独到见解”,创设了“‘山水美景我来讲’导游讲解”这一更贴近学生的情境大任务。根据每个课时所有对应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小任务。

五、指向核心素养,构建大单元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视域下,文言文大单元教学评价应多样化、全面化,既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又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等。

大单元教学评价的建构应是依托任务的多元化。根据不同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课堂任务设置评价目标和评价量表,指向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活动成果等方面。

教学量表的设置应体现教学活动过程,评价标准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协商制定,变单一教师评价为多元的师生评价。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大单元教学为例,在设计“对话先哲,深化理解”的课堂任务时,可设计如下表的评价形式:

“对话先哲,深化理解”的课堂任务评价设计

课堂任务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0-10)      小组评价(0-10) 教师评价(0-10)

搜集郦道元、陶弘景、苏轼、吴均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结合文本开展“对话先哲,深化理解”的采访活动       热情参与采访

采访内容明确

采访话语恰当

采访思路明了

采访贴近文本

以上构建的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策略过程可用以下导图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