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兴趣点燃学生美术学习热情
作者: 李明美术教育就是要培养、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情感和心灵,使其更加热爱生命的目的。合理进行趣味化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的综合教学实效,也会让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中有更多实质性的收获。
一、利用教学工具构建趣味课堂
趣味化课堂在构建与打造时,教师首先可以多利用以多媒体为典范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这是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可以让知识呈现更加多元,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各种图片和视频资料时,可以很快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了解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后也能够丰富课堂的互动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过程,思维也更加灵活有效。这些都会很大程度提升实际的教学质量,会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学生参与其中的程度也更高,而这正是我们在打造趣味化美术课教学时所要取得的基本效果。
二、丰富课堂上学生思维的交流讨论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当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丰富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大家的思维更加灵活与开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教学主题出发,设计趣味化的讨论题。问题提出后,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感受或者真实经历进行交流分享。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些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分别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鼓励大家观点和视角的交流。这些都会为课堂注入很多活力,可以让美术课的学习更加轻松多元。在这种良好的讨论氛围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发,大家融入课堂会更充分,这也是助推学生去感受美术课的学习乐趣的过程。
在教学《校园艺术节》一课时,对于如何设计制作请柬、如何设计布置舞台、如何制作道具并表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由每组派出代表发言,再由教师总结各组意见得出结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及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更强,大家也能够基于交流互动的过程对某些问题有更充分的理解。这才是一种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课程学习乐趣的过程。这种方式也会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丰富户外学习探究活动
美术课并不是仅仅只能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如果教学的思维更加开阔,可以设计一些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这会让美术课的学习更加轻松有趣,带给学生的收获和学科能力的提升也更加直接。教师可以适当将美术课搬到户外,可以多组织一些轻松有趣的户外活动,这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参与乐趣,大家也会获取很多在课堂上难以获取的学习收获。在组织这种教学形式时,教师首先要设定一个明确的学习主题。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法和活动内容。同时,场地的选择和活动过程的组织安排也要轻松合理,要体现出美术课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方向。这样的户外学习活动才能够真正为美术知识的教学带来辅助与推动作用,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获得更多学科能力的进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校园的春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这堂课的学习搬到户外,安排学生到校园中去体验与感受真实的校园春天。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前组织学生排队,然后带领队伍到指定地点集合,在准备充分后为学生规定活动范围,以避免学生乱跑扰乱校园秩序。在给学生一定观察时间后集合队伍,带领学生返回教室进行作画。长期的室内课程会使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沉闷,对美术学习兴趣下降,而户外课的开展解决了学生室内课自由度不足的问题,更能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设计一些户外学习实践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丰富美术课教学维度的方法,也能够极大提升课程的学习趣味性。
四、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不仅能逐渐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的美,而且能具体地、深刻地感受、理解客观事物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如在素描课上,教师可以先在专业技法指导的基础上,插入素描大师故事的内容,,并收集一些优秀的展讯组织学生观看,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不仅要示范技法,更重要的是进行思维引导。引导学生观察特定环境中的静物,课前先分好组,让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已学的构图知识设计静物的摆放和不同光线的照射。在作画前,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瓶器质感的特点,再利用多媒体把瓶器的局部放大,让学生对玻璃.陶器的细节有更直观的感觉。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各种形体组合的美及光线变化间的微差美,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美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笔者既感受到了压力的存在,更激发了不断探索的新动力,必将不断探索趣味课堂的新方法,为提高学生美育教育的质量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