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

作者: 崔明杰 张佳佳 吴晓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要求较高,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培养思维思考能力,营造一个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现代的教学课堂,数学本身就是包含数字文字的基础学科,学生需要依靠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点,但是这样的学习效率是不高的,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带进课堂,不仅能够转变教学观念,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合作一直是被各个学校运用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尤其是小学数学这种具有一定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的学科,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难题。老师在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后,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将学生分组成队,同组的学生能够相互摩擦,相互交流,形成思维上的碰撞,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形成一种数学竞争的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形成合作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一个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学习环境,良性的竞争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数学内容的抽象理解,学生更应该学会相互交流,互帮互助。

(二)两极分化的问题现阶段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数学充满好奇和兴趣的学生会更加有动力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有问题也会认真请教老师,同时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相互比较。而有的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这与他们的家庭教育,生活经验等相联系,学生往往表现出对数学的一种自卑心理,不敢尝试。这样一来,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就越发严重。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环境下,共同进步提高成绩。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分组在小学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要,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数学学习过程的重点。老师应该坚持“强弱结合,组间同质”的原则,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带动部分中下游的学生一起学习。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团队合作,展示集体荣誉感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和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共同努力。团队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