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作业设计,推动数学教研组建设
作者: 黄宇静
【摘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而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是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本文以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建设为研究个案,以“学思行数学思维”特色作业为切口,立足教师发展,实现减负增趣,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为新建学校的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组内涵式发展提供范本。
【关键词】教研组建设;小学数学;教师成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研究是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一、问题的提出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层单位,也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推动课改深入进行的主力军,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一所新学校,数学教研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建设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教研组的凝聚力不足、教研组建设缺乏规划和目标、教师成长缺少规划发展缓慢等。基于以上问题,本校数学教研组从课堂教学模型探索、教研活动探索、作业设计改革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立足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指向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一所学校的发展不能仅靠教师的“教”,还要依靠教师的“研"。“教”保障学校的生命,“研”则提升学校的品质。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育改革起着关键作用,而教研组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研组这个环境。因此,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有利于完善学校管理理论,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具有研究的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教研组活动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搞好教研组活动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当我们认真反思教研组的活动时,却不得不承认这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小学教研组名存实亡。本文试图深入了解教研组活动的现状,揭示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追索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管理以及学校的实际出发,为探索教研组活动有效性开展提供实证依据,尝试为改善教研组的活动提出建议与对策。因此,具有研究的实践意义。
三、实施策略
(一)构建目标一致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要求共同体成员有改进教师教学的共同愿景,成员之间为实现共同目的而相互支持和合作,在合作中对改进教学和自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性的专业探究。教研活动中,本校选择以年级组为单位,以卷入式教研为主要形式,发挥组内每位教师的优势,培养老师们多方面的能力,挖掘老师们的潜力,助力教师共同成长。如同伴之间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相互听课,交流新的观点和信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更好地改进教学等。
(二)丰富教研活动探索,构建成长型教研组
1.共读一本书
读书是一场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为了不断提升年轻教师的自身素养,保持思想的活力,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数学教研组专门设立了“秀木成林”专栏,共读一本书,每周与大家分享和交流一章节的读书心得体会。
2.教学实践交流
教学实践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教育困惑交流,对于平常课堂上、作业中积累的疑问点或者是困难点,大家可以共同探讨,总结应对方法。第二是展示交流课,学期初分年级组确定本学期展示课主题,再由年级备课组长和组员集体卷入式备课,备课初期,教师们可以模仿名师名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进行设计,从中领悟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试教磨课后调整成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最后是展示环节,由学校邀请专家教师进校听、评、议课,教师在专家引领后做出再形成最终设计。
(三) 以作业设计为契机,提升教研能力
学校教研组从2022年初初步形成设计校本作业的设想,让作业更加贴合学生的真实学情,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结合本校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确定校本作业的主题——《白小鹭思维训练》。
2022年暑假正式开始设计,教师们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将每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白鹭领航和白鹭展翅,其中白鹭展翅控制在5题左右,第一题均为计算题,中间基础练习,最后一题均为拓展性题目。三年级组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作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每周教研会上反馈,并及时做相应的调整。老师们始终坚持追求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减少学生负担,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目标。
四、实施路径
在新课程实施中,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落实、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新教材的运用、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都需要在有效的教研制度中落实。
教研组作为承载校本教研的基础专业组织,需要是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既关注教师的个人探索和学习,也关注教师集体的分享学习和协作教师文化的建构,从而在学习资源、学习机会、集体文化以及学校支持方面为教师发展和教师工作、进而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提供分享的支持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