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元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 宫春燕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可以从作业检测中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从而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改进学习方法。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反之,也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延缓式批改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同的,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相应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第二次评价或暂不评判等级的方式。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受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面批式批改
这种批改方式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面对学生做出反馈,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使师生的关系融洽。尤其是对待作业错误率较高的学生,采用当面批改方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状况极为熟悉,对每次教授的内容心中有数,对困难生可能出现的作业问题做出预见性的准备。为保护困难生的自尊心,提倡教师定时到班级里面批,也可以个人、团体形式面批,只是注意的范围要相对集中。教师一边批改一边讲解、纠错,使困难生明确知道错在何处、错误原因及正确解法,同时要注意发现困难生的思维火花和作业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激发困难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语式批改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怎能吝啬自己的金玉良言呢?以前,我们总是在学生的成绩单上、作文的末尾处看到教师的评语,而数学作业的批改比较单一枯燥,缺乏师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缺乏激励性语言。我认为利用评语可以弥补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不足。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可以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回顾、检查,找出错误原因及正确的解答过程。如学生解题时出现理解性错误,批上“认真审题,想清意思,再解题好吗?”学生根据评语能很快找出错误原因,并能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对数学作业的反思 数学作业的精髓是“精练”与“反思”,而且反思愈深刻,练习就可以愈精巧。因此,能否使全体学生对每次的数学作业都进行深刻的反思,逐渐养成自查、自省的良好思维习惯,是数学作业是否有效的关键。这方面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部分。作业本及时反馈给学生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订正之前,写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再订正。首先,我们知道在批改的时候,学生已看到自己哪儿错了,但此时很多同学只是大概的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并不能真正理解,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当时就知道了。订正之前,要写出原因,那么学生就不得不深入分析自己的错误所在,就要去看同座为他们已划出的错误之处,思考原因,并写出原因,从而能够总结原因,避免不知错误所在,盲目订正。其次,在每道题旁边已写上正确的答案,这有什么作用呢?给学生一个指导的方向,让他知道自己订正后到底对不对,和正确结果一比较便知,有助于一次订正成功。在错误之处的两点处理让学生能够有目标可循,不然有的学生订正可能一错再错,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不会订正等,就会去抄袭别人作业或者瞎写。
总之,要提高数学作业的作用,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好作业题,学生真心地完成作业,师生的共同评判和反思,使学生乐意去改进作业所反映出来的不足,只有这样,全面提高的数学教学成绩才会向我们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