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强”建设,夯实传统文化内生力
作者: 董仕兰按照学科安排、教材内容、教师成长等方面,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始终致力于培养爱党爱国、理论素养丰富的教师队伍建设,是贵州省凤冈县第三小学的一大特色。
强化队伍建设
根据新课标要求,我校以备课为载体,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点,与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科教育教学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同时,我校还积极创造一切条件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努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强化思政铸魂
在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上,我校充分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充分运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沉浸式教学等方法,不断激发调动学生主体性、主动性。
另外,我校持续推进,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红领巾 心向党”“民族团结一家”“红领巾学党史,每周一故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思政铸魂,弘扬传统文化主旋律。
强化活动体验
在“双减”背景下,我校精准实施“5+2”课后服务,着力于“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加强“五育”融合,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建了如经典诵读、书法、诗词吟诵、口风琴和足球等76个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同时,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了以爱国为主线的课程---“曳步少年 奔向未来”“国家手语舞”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感受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从而让他们要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最后,学校积极推动红色传统文化、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体验中增强传统文化意识。
中华传统美德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和思想,通过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活动中,贵州省凤冈县第三小学的“三强”建设措施,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传统文化内生力的一个有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