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跨界专业群“共富”课程体系构建模式探索

作者: 耿翠

【摘要】

在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今天,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前所未有。中职教育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一种旨在通过跨界融合,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中职教育整体品质的中职跨界专业群“共富”课程体系构建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中职教育面临的形势和背景,然后阐述了“共富”课程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接着探讨了构建“共富”课程体系的路径和方法,最后对实践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职教育,跨界专业群,共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创新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的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期。这种背景下,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跨界专业群“共富”课程体系的构建,正是中职教育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重要举措。

二、中职面临的形势和背景

1、产业结构升级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产业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而逐步衰退,新兴产业风生水起。这要求中职教育不仅要关注传统专业的改造升级,还要紧跟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开设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

以我校竹材加工专业为例,他们要针对新兴产业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逐步减少在传统竹材加工专业、新兴竹材加工专业、木材加工专业、绿色家具设计专业等方面的投入。这样的话,更能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夯实基础。

2. 人才市场需求多样化对中职教育提出新挑战

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呈现出日趋多元化的趋势。企业既要求中职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又要求中职毕业生专业素养好,有创新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中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

3. 中职教育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

中职教育必须不断创新,提升教育质量,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这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界专业群“共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中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共富”课程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共富”课程体系是指通过跨界融合,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一种全新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集中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球场制度特点。

1.跨界融合:有机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打破传统专业界限,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

2.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专业群内的资源共享,包括师资力量、设备、实习基地等都可以共享。

3.优势互补:通过跨界融合,实现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4.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集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四大专业于一体的我校木业产品加工技术(竹制品加工与营销)专业(以下简称竹木加工专业)为例,该专业以专业群的形式建设与发展。

专业群立足庆元本土主导、特色优势的竹制品产业,对区域内的竹产业政策,强调新职业、新岗位、新技术的研究,通过“围绕竹制品产业链对学生进行竹制品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的专业建设思路,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组建跨界专业群;根据专业调研、庆元当地竹制品产业发展规划、学生工作岗位需求变化等情况,对专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化课程进行完善。

四、构建“共富”课程体系的路径和方法

1. 明确专业群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构建“共富”课程体系之前,首先要明确专业群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这需要对区域产业结构、人才市场需求等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专业群的主导专业和辅助专业,形成专业群的发展规划。

以我校竹木加工专业为例,其通过“培养学生竹制品技术创新技能,围绕竹制品产业链”,共同构成竹业专业群服务于现代竹业产业链的思路,转型为涉农专业群,让众多非农业专业大放异彩。

2. 构建跨界融合的课程体系

基于对专业群体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需要构建跨界融合的课程体系。这需要对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点,进行有机融合。同时,在练习环节的设置上也需要注意,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在构建“共富”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里面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师资的共享、器材的共享、实习基地的共享等等。通过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通过优势互补,整体的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构建“共富”的课程体系。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学本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需要鼓励教师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过程,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行“共同富裕”的课程体系后,以我校木业产品加工技术(竹制品加工与营销)专业群的成效更加明显,如: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就业质量也随之提高;当地大力扶持竹业发展,推广竹制品加工工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竹业的扶持力度;双响炮、三箭等竹木大企业为校企合作平台添砖加瓦,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合作;专业影响力提升,吸引更多学生报考该专业群目前,高二和 2023 年的招生情况对比,从一个班的46人,增加到了两个班的 78 人,报名人数也比 2023 年有所增加。

五、实践应用展望

中职跨界专业群“共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中职教育的不断创新这种课程体系将会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通过跨界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仅可以提高中职教育的整体质量还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共富”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更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参考文献】

1. 学术期刊2023年 篇名:《就业导向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学术期刊《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22期 作者:王永斌 篇名:《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