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作者: 赵飞燕 梁娜娜 朱秋萍 李敬敬 张星星 张珍珍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法,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易于理解、接受老师所讲知识,老师根据师生互动中学生向老师提出的问题,能清楚知道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样,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有效。高中数学教师为了更好落实新课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较好学习高中数学,在设计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时,运用一些策略:创设教学情景,营造互动氛围;师生友好互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和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等。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策略
1.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营造互动氛围
传统数学教学,教师满堂讲解数学公式及定理数学题,课堂氛围枯燥。新课改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互动情景来提高教学效率。如借助多媒体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性格需求来模拟数学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情景中,教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表现自己,引导学生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完善自己。学生深切地融入教学情景之中,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得到高效地提升。例如,教师讲解“随机抽样”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让学生掌握三种抽样方式的概念及应用范围和条件,教师给学生讲解三种方式的区别和适用条件,然后创设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如,“桌子上有一个正方形木盒,盒内有15个标有数字的乒乓球,每次抽出三个乒乓球来检查,以这样的方式来抽取的行为方式属于哪种抽样形式?”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短暂的思考归纳出答案,即为简单随机抽样法,接着,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哪位同学可以具体列举一些应用到系统抽样的案例?”通过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激活思维,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较好。
2.师生友好互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以前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是听众学习积极性低。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教师积极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交流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例如,学习“抛物线”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然后让每个学生提出一个自身存在的疑惑,再由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将这些问题交给给学生,让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讨论。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在交流讨论中解决心中的问题。学生还有不懂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解决。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3.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和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过于讲解,搞题海战术,让学生们学习数学本身的知识,然后将其运用到做题和考试中去,很少与实际生活联系,这不仅会让学生们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还会让学生们变得呆板,成为一个没有感情的做题工具,从而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数学知识虽然复杂抽象,难以理解,但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数学老师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数学的本质内涵,要让学生们不仅能够运用数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也要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刻与生活联系,这样能帮助学生们消减压力,更好的学习。
4.师生合作互动,突破难点问题,助推学生快乐学习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一切为了学生,放下架子,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多引导,多与学生友好互动,少满堂灌,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重点,努力为学生营造快乐有趣的课堂氛围,选择学生喜欢的教法,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数学,学生学会了,就感到数学好学了。如学习《交集与并集》知识时,教师选出5名学生到讲台上,把他们分成两组,三人一组身上分别贴上ABC,两人一组分别贴上AB。台下学生们看的清楚,接着老师让台上的两组学生合站一快,如问学生这五个人代表了什么?可以用哪些字母表示出来?学生在研究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引出要学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当五个人合站到一起表示并集,表示时只能用ABC三个字母;要表示交集时,就只能用AB,问学生为什么,因为AB两个字母两组中都有是重复的。
教师运用互动教学,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了师生之间情感,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廖晓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6(6):95-96.
2.李钟全.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2) :76-78.
3.邵耀荣.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13.
4.莫荃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