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导向下历史大单元深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宋丽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教学活动以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历史大单元深度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它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历史大单元深度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而言的,它强调以大单元为教学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与规划。教师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打破教材原有的单元界限,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构建成一个有机的大单元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大单元知识体系
在历史大单元深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大单元主题。例如,在教授中国古代史时,可以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等内容分别整合为一个大单元。围绕大单元主题,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大单元为例,教师可将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的皇帝制度、郡县制,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清的内阁制与军机处等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演变进行系统整合,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规律。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大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和层次性。在教授“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大单元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社会各阶层是如何进行抗争与探索的?这些抗争与探索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分析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不同表现,深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历程与意义。在历史大单元深度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开展深入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探究活动是历史大单元深度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历史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探究活动。以“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大单元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整合教学内容,将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进程、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整合为一个大单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探究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及其对本国和世界的影响。有的小组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影响,通过分析数据和资料得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世界工厂;有的小组探究工业革命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发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兴起与对立;还有的小组研究工业革命的文化传播,阐述了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历史文献等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历史大单元深度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与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为历史大单元深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在“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借助 VR 技术让学生“走进”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历史遗迹,直观地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历史大单元深度教学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实施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确保历史大单元深度教学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