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高中课堂教学导入法运用技巧
作者: 李慧敏 李远征 张静 马娟 赵加印 王肖萝摘要:常言道: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堂导入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得当,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故事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
关键词:浅议;课堂教学;导入法;技巧
教师设计导入应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导入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很高兴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以高中语文课为例谈谈不同导入法运用技巧。
一、故事导入法
(一)选材技巧
1. 贴合文本主题
教授《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讲一些贾府昔日繁华的故事,像元妃省亲时贾府大兴土木、奢华铺张的筹备过程,从而引出林黛玉所进入的这个富贵却又复杂的家族环境。
2. 注重趣味性与启发性
学习《促织》一课时,先讲一些古代宫廷斗蟋蟀的奇闻轶事,如明朝宣宗皇帝痴迷斗蟋蟀,致使民间为了进贡优质蟋蟀而引发的种种荒诞事,让学生对故事背景产生好奇,进而思考作者创作此篇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讲述技巧
1. 设置悬念
学习《项链》一课,导入可以这样:“有一位女子,她参加了一场舞会,在舞会上她光彩照人,可舞会结束后,她却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之中。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离奇的事情呢?”
2. 语言生动形象
讲《赤壁赋》时,描述道:“在黄州赤壁之下,江水悠悠,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苏轼与他的友人泛舟江上,江风拂面,他们饮酒作乐,吟诗赋词。突然,苏轼的友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二、情景导入法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情景导入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创设情景。
如指导学生学习古代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在课堂开始时,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长江赤壁的纪录片视频片段。视频中,汹涌澎湃的长江水滚滚东流,赤壁的悬崖峭壁屹立在江边,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同时,教室里响起豪迈激昂的古曲《十面埋伏》,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教师随后说道:“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是赤壁的壮丽景观。在千年之前,有一位伟大的词人苏轼,他来到此地,面对滔滔江水和古老的赤壁战场,感慨万千,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去感受他的豪情壮志与深沉感慨。”
- 通过实物展示来构建情景。
如讲《中国建筑的特征》古代文化类的课文,可以带一些古建筑模型到课堂上,或者展示相关的建筑图片,让学生观察建筑的结构特点,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如学习小说《祝福》教师展示一些具有旧中国农村特色的物品,如旧历书、祭祀用的烛台、祥林嫂可能穿过的粗布衣裳等。
一边展示一边说:“同学们,这些东西都来自一个特殊的时代。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旧中国农村,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命运被掌控。有一个叫祥林嫂的妇女,她的一生都在这些物品所代表的习俗和观念的压迫下度过。现在,我们就通过鲁迅先生的《祝福》来了解她的故事。”
- 用语言描绘情景。
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课文中的场景勾勒出来。比如在讲解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场:“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在沧州草料场边的小屋里,有一个身影,他就是林冲,被奸人所害的他,此时正守着这破败的草料场,他的命运将会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如学习小说《祝福》,教师用低沉的语调开始讲述:“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一个女人,她的身影在鲁镇的街头巷尾徘徊,她的眼神充满了迷茫和绝望。她,就是祥林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的悲惨遭遇。”
- 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方法。
讲《雷雨》戏剧类课文,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剧中角色,通过简单的对话表演,把大家带入到课文的矛盾冲突之中,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如学习古代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几位同学分别扮演苏轼和他的友人。课堂开始,“苏轼”站在教室前方,望着窗外(假设为长江),吟诵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友人”接话:“兄台为何有此等感慨?”“苏轼”便开始讲述赤壁之战的英雄事迹,由此引入课文。
总之,课堂导入的技巧多种多样,在设计课堂导入时,以先声夺人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羽.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类型分析[J].林区教学,2019(05).
2.张夏爽.论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优化[D].河南大学,2017.
3.朱凯琼.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潘可荣.高中政治课堂导入环节有效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1(3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