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作者: 蔡文岗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为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不断培育青少年的宪法意识、规则意识,提升青少年法律观念和法治观念,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实验学校通过“学宪法讲宪法”国旗下讲话、观看宣传片《宪法之光》和宪法公益广告,以及召开“学宪法用宪法”主题班会等“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学生们了解了宪法精神,牢固树立了法治观念,学法、守法、用法行动在南洋实验学校蔚然成风。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法制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2024年秋学期开学以来,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实验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全面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将依法治校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让“普法”之花在学校内外竞相绽放。

一、健全制度,加强领导,法制教育规范化

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预防和遏止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学校首先成立了由校长、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学校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在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的亲自统领下,横向由校法制办具体实施依法治校的具体工作,纵向由校德育处、教务处、少先队、班主任具体落实学校的各项制度。从而形成了学校依法制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互动协作的系统化网络,形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推进依法治校的良好局面。

在法制教育工作中,学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校制定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学校法制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法制教育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评估标准。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紧密结合。通过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量化考核细则》等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学校还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二、普法学习,人人参与,法制教育常态化

学校立足课堂,把法律常识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常态化开展法制教育。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学校领导带头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常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带领师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常识。本学期,每个班都上了一定数量的法制课,学校还把学生学法、用法、遵纪守法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学以来,学校根据法制教育计划,邀请了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到校给学生作法制教育讲座,围绕学生的切身利益,传授实用法律知识,教育学生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学校还要求学生阅读法制报、观看法制教育图片,举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争做文明学生,共创和谐校园”签名活动,环境知识竞赛活动等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坚持“一事一议”的主题班会制度,发挥班会课阵地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师生讨论、辩论、知识回答、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看法,再由班主任从中归纳、引导,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明辨是非。

三、普法活动,内容丰富,法制教育多样化

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注重丰富教育形式,创新载体,使法制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有效。

主题升旗仪式。学校全体师生齐聚学校广场,举行“与法同行,快乐成长”主题升旗仪式,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知法守法,与法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让大家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少年。

法治主题班会。各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定期召开法治主题班会。通过讲解案例、播放视频、讨论交流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普法教育专题片,举办法治演讲比赛、晨读宪法、法治书法绘画比赛、参加法治宣传体验日活动等。通过开展一系列法治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积极性,形成全校学生学法竞斗艳,用法齐争鸣的法治文化氛围。

法治宣传阵地。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台、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晨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狠抓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体师生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大大增强。

线上学习平台。学校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视频、参与线上答题等活动,使法制教育更加便捷、高效。

四、家校合作,社会参与,法制教育社会化

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政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村组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设立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加强了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建立与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家校联系手册》,通过电话联系、家访、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等,做好跟踪教育。学校特别重视后进生的校外表现,让法制副校长和老师配合家长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工作。

经过努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能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校园内违法违纪现象大幅减少。同时,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有效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并不满足,他们深知,教书育人的路还很漫长,责任重于泰山。在学法、普法、用法、依法治校的进程中,为了给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他们将不负重望,扎实开拓、务实创新、奋力拼搏,让师生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是他们不懈的追求和坚定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