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价值在于生活化
作者: 应璐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是数学改的最大亮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己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
那么如何实施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真正热爱数学呢?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足迹,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在数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利用生活经验,感知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宝贵的教育资源--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幼小的心灵又对周围的这些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无比的好奇,若教师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紧紧抓住这份难得的好奇心,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实例,着力加以诱导、挖掘,这样将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思想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我们要善于捕捉,尽量提供,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
三、实现学生主动参与
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课堂教学效率会产生直接影响,学生只有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更好地完成老师交待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老师要采取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模块单一,课堂互动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学生都因此出现了消极的学习态度,课堂状态不佳,对课堂问题思考得不够深入,思维无法真正得到拓展,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应用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状态,由于增加了课堂互动,学生在教学课堂中,会表现得更加主动,对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入全面,学习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很多数学知识。为了促进教学改革任务的高效落实,教师在日后的数学课堂上应当为学生创设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在课堂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学实例。这样,可以让学生高效利用数学课堂中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此外,教师还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与进步趋势,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创设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场景, 促进生活化教学的高效落实,为学生务实教学基础,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