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长点智慧

作者: 毕研成 文静

“这条船承载了太多的东西, 教育是件如履薄冰的事,稍有不慎就有心灵受伤,请用心触摸教育,摸到她的脉,才会懂她的心。”

最近从网络上读到一则故事: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问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

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 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十七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母亲为此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母校请他给同学们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他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的起飞,他们拍两三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他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泪,其中也包括他的母亲。

读完这则故事,我首先是感动,然后是佩服,为这位母亲“睿智的教育”方式而叫好! 什么是教育? 自己每天从事着教育人的工作,教育的“内涵”真正理解了吗?

作为低年级班主任,面对四五十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督促孩子做好课前准备、强调课间注意安全,维持放学路队纪律……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面对着总也处理不完的班级事务,有时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对有过错的学生,有时是“狂风暴雨”式的严厉批评;有时采取“谆谆教导”的委婉方式,但大多是直面学生的错误。再有,一些学生稍有小错,有时就“急不可耐”地将“应该怎样做”揭示出来。想想也知道其效果往往是“雨过地皮湿”,很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正如“勤劳家长往往养成惰性的儿女”;过于“有为”的教师也只能教出“碌碌无为”的学生。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的“传经送道”,而是“润物无声”的教育智慧。

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曾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许多问题身教重于言教,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在班级工作中我事事从我做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拾垃圾。要求学生放好卫生工具,教师的首先做好,每天课间操时间我都要坚持班级卫生,包括学生的课桌整理,协助不善于整理个人物品的学生整理抽屉, 师生同时整理, 老师带动学生。打扫完卫生我总是要整理好卫生工具,……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面对着早晨到校刚刚强调的不要乱丢垃圾而第二节课后垃圾随处见的情形, 我采取了在黑板上书写点名表扬的方法,“XXX座位下真干净! ”孩子都大声读了出来,然后自觉弯腰捡垃圾了。

在班级的习字课上, 总是发现一名男生姿势不正确,要么趴着写,要么练字精力不集中,每次都是加以纠正,但孩子还是我行我素,有时禁不住有些恼火,几次想把他拖到教室外面,狠狠的训斥一顿。但理智告诉我,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越来越糟,他是一个特别的孩子,对于老师的训斥往往报以地上打滚的闹剧。怎么办? 一天习字结束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首先肯定了他的许多优点,然后告诉他:“今天老师让你看一些习字照片,能告诉我哪些是正确的吗? ”我把近期督查过程中随手拍的学生规范练字的照片(也包含他练字的照片)从电脑里面播放了出来,看着看着孩子的脸红了……,以后在习字课上孩子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姿势了。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这样我在班级中深入开展“每周重点学习一个日常规范”,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评比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我在班级持续开展“规范之星”活动,逐渐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今天有哪些事需要强调,我逐渐学会先告诉班长,然后再让班长传达给班内学生,我再补充。慢慢的班长说的多了,我讲的少了,班内有些工作我想不到的,班长也能替我说了。

魏书生说“: 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心有多高,风景就有多远,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既然付出了,尽心竭力、负责任、踏踏实实———摸到教育的“脉”了,为什么不再用心一点,也许就懂教育的“心”了。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更是一种智慧,让教育长点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