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阶段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 柴红勋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突出强调弘扬劳动精神,尤其是将劳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列入全面发展的要素,直接关系到教育培养什么人的百年大计。

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现代教育的主旨之一。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以劳树德。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以劳增智。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孩子在劳动中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如芬兰非常重视儿童的劳动教育,让孩子做成一件产品,如小板凳、小书架,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困难。这就培养了他的创造意识和精神。其目的是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可见,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进人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尊重劳动的思想品德。

以劳强体。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要做出努力、耗费精力,要做出劳动成果,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因而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责任心、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质。从小培养儿童的自信、自强就要从劳动教育开始。过去许多家训里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就是培养儿童自己动手的习惯,养成我能做,我会做的自信心、自强心。

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之动力。劳动是人成长所需之课堂。我国古人既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问,也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之训。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之优良传统。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在一代代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下,才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书写了伟大祖国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