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拨开迷雾,有的放矢
作者: 巢燕【技法点拨】
所谓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态度。但有的同学在写议论文时下笔千言,思接千载,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导致离题万里。究其原因,是没有审准题,没有立准意,没有精准表达。因此,笔者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议论文如何准确立意。
一、审准题目
现在的作文题目多为材料作文, 我们拿到一道作文试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材料进行整体阅读,明了材料讲了什么事,人物有哪些,结果怎么样。之后看题目有没有特殊的要求,比如要求我们就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等。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来说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小门只有1.5 米高,0.4 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会碰壁撞头。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作文材料较长,整体阅读之后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材料的叙述对象是孟买佛学院的学生,事件是进校第一堂课他们要弯腰侧身过小门,结果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题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这告诉我们写作时要联系材料。
二、准确立意
准确立意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我们在审准题目的基础上,要对材料进一步分析,或找关键词句,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或分析事情的原因与结果,刨根问底;或由现象深入本质,深入挖掘。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对结果刨根问底,为什么这个独特的行为,会使他们顿悟,会让他们受益终身?通过寻找材料和抓关键词句,可以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会碰壁撞头。
联系实际生活,我们可以把小门理解为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坎坷、挫折、屈辱等。而“弯腰侧身”这个通过小门的方式则有别于低三下四、奴颜婢膝,它是会变通、会适应、会忍耐的表现。
三、精准表达
准确立意之后,我们要用文字鲜明地、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明确,不模棱两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表述得清清楚楚。精准表达还表现在针对具体的问题有具体的解决办法,用语准确严谨,而非笼统地肯定或者否定。
【经典引路】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
李斌
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 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知新、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 我们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耳边的疾风,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平凡的世界》, 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选自《人民日报》)
【赏析】文章开头针对电影台词进行辩驳,准确提出“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的观点。就立意而言,文章的针对性很强:世界观不止依赖于观世界。
在此基础上准确立意--“阅读可以平视世界”。最重要的是作者能够精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批驳的内容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用“不只”来肯定其合理性,由此提出另一种观世界的有效之法:阅读。这样不仅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还透露出理性的思辨。
【佳作展示】
媒体需理性,科学宜当先
江西省莲花中学贺素珍
科学是智慧的集大成者,是知识的结晶。媒体则是知识与智慧的传播者和弘扬者。既然媒体本身担有传播科学与知识的责任,又怎能以一条短消息就带过具有卓越贡献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逝世之事,而大规模大阵势关注病重并随后逝世的明星姚贝娜呢? 这种一味迎合大众口味的方式实际是部分媒体对科学与知识的不敬,是其本身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众所周知,媒体能够最大限度跨越空间界限进行信息沟通、传递与共享,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领社会价值导向之责,所以其必须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崇尚科学、尊重知识,而不是一味地为追求商业利益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而迎合民众。重视并传播科学知识,报道相关人物事件,可以引导大众向真向善,而一味迎合大众娱乐趣味、对明星隐私进行大肆报道,会误导大众的正确认知和价值取向。
然而在当今社会,一些媒体在歧路之上越走越远。
除李小文事件外,我们所熟知的,还有2015 年医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某演艺明星结婚“时间撞车”一事,中国人获诺奖本该是举国欢庆的大事,本该是国人谈论的乐事。可几乎同一时间,娱乐明星斥巨资结婚,媒体的焦点瞬间转向了他的婚事,他因此吸睛无数,风光一时无两,而屠呦呦获诺奖之新闻瞬间冷却。明星结婚,媒体报道本无可厚非。但是,时值国家医学技术获得全球认可,媒体却对明星结婚之事报道超过限度,厚此薄彼如此明显,追根究底,是部分媒体未完全担起正确导向之责。
媒体需理性对待事物,认清自我是大众的风向标,正确引领社会的舆论导向。这并不是说媒体不能追求恰当合理的利益,并不是说要绝对地倡导科学而绝弃娱乐,而是要在报道科学和娱乐之间寻求一个理性的平衡点--在充分重视科学的情况下适当地对娱乐新闻进行报道。现代社会,信息发达,而信息主要通过媒体传播,媒体是社会的风向标,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国人的思维和认识产生深远影响。
李小文和姚贝娜事件应该成为现代媒体的警钟:无论何时何事,都不可轻科学、重娱乐,要引导民众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媒体先宜对事物有理性的认识,才能发挥其正面积极的作用。
【点评】文章是针对“媒体对具有重大贡献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的逝世仅报道了一条短消息, 而对差不多同时逝世的娱乐明星姚贝娜进行大肆报道。对于上述事件,你怎么看”而写的。作者能够去枝蔓,准确审题:抓住媒体轻科学领域的报道、重娱乐明星的报道;能够准确揣摩命题人的倾向:媒体的导向偏差;能够精准表达:媒体需理性,科学宜当先。作者在提出呼吁时倡导媒体报道宜科学当先而非一味贬损娱乐报道, 在提出批评时是针对部分媒体而非全部的媒体。这种理性的表达难能可贵。
每周一练
周一练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马嘉鱼很漂亮, 银肤燕尾大眼睛, 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漂游到浅海。渔人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简单: 在一个网孔稀疏的网子下端系上铁块,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嘉鱼的“个性”很强,脾气很大,当遇到阻拦的时候,它们不爱转弯,越受阻拦越往前冲,即使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条条“坚强”的马嘉鱼陷入网孔,网孔随之收紧。孔愈紧,马嘉鱼愈怒,瞪起鱼眼,张开脊鳍,更加拼命地往前冲,结果被网孔牢牢卡死,为渔人所获。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较长,我们先通读一遍,明确材料的叙述对象是马嘉鱼,它的结局是为渔人所获,进而推导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马嘉鱼“个性”很强,脾气很大,“不爱转弯”。再联系社会实际挖掘深层原因-- 不思改变。据此可准确立意:1.死板之路,死亡之路。2.适时改变,人生大智慧。3.拐个弯,天堑变通途。4.灵活变通,柳暗花明。5.死于固执,生于变通。
版底:
愿你活成自己喜爱的模样, 不必取悦任何人也不无故讨厌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