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作者: 石会晓

现在的小学生心理素质越来越低,班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学生很容易引发心理疾病,而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怎样解决这种心理问题,己经成了班主任工作中相当重要的内容。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上实行突破,还会巧妙地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素质,还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修复和巩固,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哪些?

(一)尊重学生,加强沟通

现在很多小学生与班主任存在疏离感,往往都对班主任避而远之,更别提对班主任讲心里话了。长此以往师生关系并不融洽,班主任也很难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班主任需从平日的生活中抓起,充分把握与孩子们交流的机会,尊重他们,并投入情感教育,让孩子们体会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敞开心扉,心理健康教育也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比如,班主任向学生公布微信、QQ号,微博号方便师生交流。以平等的身份进入交流平台,与学生聊天,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将学生视为知心朋友,鼓励孩子们将内心的烦恼讲出来,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成为一个紧密契合的整体,班主任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与好朋友,让学生能主动靠近自己,更积极地去生活与学习。

(二)建立健全心理辅导课程,有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首先,班主任应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年龄、性格进行分类,并定期进行家访,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症治疗”。若有必要,还要找专业心里指导师定期给学生公益上心理健康课,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此外,要完善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抓五育促健康。班主任应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增加互动环节,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做好五育并举,上好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可结合班级管理现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如心理健康演讲比赛、趣味体育活动、唱歌比赛等。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愉悦轻松的活动氛围,消除学生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每一项活动至少要确定一个心理辅导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消除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消除他们的孤单情绪,引导他们以更健康的精神面貌去生活、去学习,进一步调节学生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将艺术、生活、学习相结合。

(四)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多的依赖于实践教学。因此,班主任应该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并在社会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比如,鼓励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亲子活动等,让学生在社会、家庭等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健全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注意什么?

(一)家校共育,构建良好成长环境

生活中,家长与班主任教师通常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学生到了家庭或是学校之后便可以放手不管了。这样的观念使得学校与家庭之间成为两个彼此独立的教育体系,没有对学生形成有效地联合教育机制,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缺乏呼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说难免会造成一定限制。因此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当注重主动联系学生家庭,全面关注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状态,以此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与家长进行联系,除了相互了解学生的平时表现之外,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反映,以此引起家校双方的重视,及时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家长定时分享一些心理辅导类的学术文章,使得更多的学生家长意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干预手段来纠正学生日常的不良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班主任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从而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行为,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其次,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应该主张劳逸结合,为学生营造适度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其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昂扬的斗志面对生活的挑战。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进入,敞开心扉,缔造美丽人生,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