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化学习之我知“稻”
作者: 梁露瑜
摘要:拓展性课程是一种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项目学习则是开展拓展课的有效载体。所以,笔者开展了基于项目学习理论的《植物栽培与管理》的拓展课研究,在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的同时,把探究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同时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项目学习植物栽培与管理
一、前言
拓展性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种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项目学习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学习,同时注重评价与反思。
笔者认为,拓展性课程有着综合性、探究性、项目化的特点,而项目学习是开展拓展课的有效载体,所以,笔者基于项目学习理论,开设《植物栽培与管理》的拓展课,如《植物的繁殖方式》、《土壤的那些事》等。下面以《我知“稻”》这一项目为例,谈谈项目学习教学心得。
二、项目教学实践
(一)项目学习主要流程
1.确定研究项目
(1)谈话导入,引出项目学习主题,并通过师生交流互动,确定研究的子项目。
(2)讨论研究方法
(3)各小组自主选择子项目
(4)小组合作,研究子项目
【设计意图】各小组自由选择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子项目研究成果反馈(见图1 )
【设计意图】成果展示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获得成就感。
3.学生实践活动
(1)师生互动,总结出水稻的种植方案。
(2)先完成选种及浸种催芽,一周后,把发芽的水稻种在装有肥沃土壤的水桶中。贴上标签,在往后的几个月中,坚持观察并且记录各组水稻的生长情况。(学生活动照片见图2)
【设计意图】学生亲身实践,体会到稻谷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
4.收获
几个月后,收获稻谷,并且请各小组汇报各组水稻种植的心得与体会。(学生作品见图3和图4)
【设计意图】汇报水稻种植的心得体会,分享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种植的情操。
5.项目学习评价
学生完成项目学习评价表(见图5),同时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老师适时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发现自己的闪亮点,提高自信心,更能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二)教学建议
课程内容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做出适当的调整。另外,执教老师应做好研究日志(见图6),做好每一节课的学习记录,以及跟踪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
三、项目教学总结思考
笔者认为,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开展《植物栽培与管理》拓展课课程,能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项目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学生获取理论知识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的,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研究项目的确立与选择、研究成果的制作与汇报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学生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的,有了“主动”就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激情就能大大提高。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生在小学科学常规课中,也学习过植物的相关知识。但是,在科学常规课堂上,学生动手实践和体会的机会较少,学生难以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而在《植物栽培与管理》这一年的项目学习中,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学生通过长期对植物进行观察与记录,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和素养。
(三)注重评价与反思,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植物栽培与管理》课程中的每一个项目学习中都会进行评价与反思,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提高项目学习的质量。如图7项目评价统计表所示,该同学一开始,学习态度较差,课堂开小差及小动作较多,怕难心理较明显。而经过一年的项目学习评价与反思,该同学学习态度有明显的改进,特别是小组合作时,从一开始的“我不会”,转变到后面的“我来”。他的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记录数据的能力等整体呈进步趋势,但分析数据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持之以恒的品质也还有待提升。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线老师会因为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的约束,很难在常规课中整合,甚至是开设项目学习。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把项目学习融入到学校的拓展课中,既不影响常规课的教学进度,同时能够在项目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2021年金华市级课题JB20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