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袁希数学语言是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载体工具。它包括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含有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数学语言又可归结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深度、广度较之小学数学而言具有明显的不同,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作了一定的实践与研究。
一、把握课标要求,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数学的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能够在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能够理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会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解释和预测不确定现象,形成合理的判断或决策;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解释表达的合理性;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地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把握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二、理解数学语言,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语言的正确解读是要学生具备过硬的素质,即对数学概念具备过硬的领悟。因而,强化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解读,应从强化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入手。在初中数学授课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定理、定义,因此,教师需要在培养数学语言能力时将定理、定义有效的融入进去。学生可以对定理的内涵形成更好的理解,进而挖掘知识产生的背景,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更加丰富,同时,通过对知识产生背景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领域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形成更加切实的体会,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课堂教学《勾股定理》一章时,可以从勾股定理的形成历程入手,由于定理的形成过程涵盖着大量的知识积淀,因此,在定理形成过程的研究中,由教师作为引导,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且在定理的证明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定理、定义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阅读感悟教材,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来自于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问善思的学习品质。同时这样也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数学教材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的重要,在课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从阅读中感知教学内容,理解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中吸取广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质疑问难;课后让学生再阅读教材,温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多次阅读教材,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加强交流互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加强数学语言的交流这也是我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解决我们学生数学发展和自主学习障碍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们就是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抑或是通过课堂上对于学生们进行提问等多种形式来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且在提问的各个环节里都刻意要求他们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进行讲授和解答。学生们都是需要在课堂上完成对于数学语言的表达之后,才能返回自己的座位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敏锐思维和逻辑性的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各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课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当中,老师就是需要把主动权移交给学生手中,让学生依照所要掌握得到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知识,对其实际的证明步骤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说明和表达。学生在初步形成了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认知的基础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语言互动交流的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
五、重视教学评价,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教学评价是教师遵循教学原则与标准,应用教学语言评价判断课堂中教与学活动优劣的一种手段。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深度参与教与学的教学评价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正好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评价手段时,应具有创新意识,优化改革这一教学活动。需要积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度评价,成为教学评价活动的实施者,运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发觉出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有效解决的举措。二是运用数学语言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成为教学评价活动中的接受者,对相互之间所阐述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深度的思考与辨析,学习他人优点并纠正自己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