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作者: 童文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素质。可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培养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以身为范,潜移默化

小学生最喜欢模仿,老师爱什么,家长爱什么,孩子亦爱什么。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要表现出对读书的兴趣,经常在学生面前透露自己从哪本书里知道了什么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老师的知识都是从书里得到的,从而激发读书的兴趣。

二、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在这里放置班级订阅的书报,学校图书室借阅的图书,鼓励学生将自己闲置的课外书也放到这里与大家共享。学生随时可以在这里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促使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三、建立制度,保证阅读时间

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到位,可以建立一些制度来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如:课前3分钟背诵经典古诗词,每天中午15分钟经典诵读,放学时大声诵读一篇美文,每天的家庭作业中安排睡前15分钟课外阅读等。教师要控制好笔头作业的量,课外阅读才能落到实处。

四、展示成果,巩固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在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发一张奖励贴;连续熟背三首古诗发一张奖励贴,写作文时,被评为优秀美文的也发一张奖励贴。这不仅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

2.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在展评过程中,孩子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3.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如:开展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民情风俗,奇闻怪事,并跟大家交流,也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五、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一位名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读物。既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

具体来说,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这类读物可以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其次,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这类读物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报刊,如《少年先锋报》《兴趣语文》等,这些读物中,有的接近生活,有的可以开阔视野……它们都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另外,现在各类科普读物和通俗的文学可以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可以打开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