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 刘晓燕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正在改变“应试教育”下“满堂灌”的教法,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授式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学习形式之一。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此,笔者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白为何要学习历史、学有何用。历史的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已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初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上,我让学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历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我从人类个体、人类社会、哲学等方面介绍了学习历史的目的与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更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讲,如在学习文化知识内容时,就联系语文课中学生学过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明白,要想去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真谛,离不开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同样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作品,也只有结合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个人经历才能深入地理解各个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像《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都城卞京的繁荣景象,它的产生就是那个时代环境下艺术发展的结果。再就是,我还常根据时事热点进行启发诱导,因为时事热点不仅为公众关注,学生也极感兴趣,把握一定的时事热点,结合历史知识向学生展示学习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时事热点的产生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总是同某些历史事件相联系,以次通过分析时事热点的因果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民主平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平等对待学生,对学习困难者要尊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能行,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历史活动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对历史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讨论,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让他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出谋划策;对历史上的秦始皇、武则天、李鸿章、拿破仑、罗斯福等人物进行的评价,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辩论。又如,在讲到“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有的学生质疑,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的质疑,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的答案,而是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展开丰富的联想,待大家各抒己见后,我再把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一摆出来,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及其重大意义。这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惑,更重要的是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学生进入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动态的信息交流网络。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又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养成质疑会问的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要学”历史,而且还要让他们“会学”历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解决“会学”的问题。(1)读思兼顾,培养学生历史阅读和思维能力。例如,讲到“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学生通过对“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在历史上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这一史实的梳理,能够得出“人民痛感鸦片危害严重,强烈要求禁烟”的结论。(2)听说并重,锤炼学生知识提取和迁移能力。例如,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维新派未得人民支持的原因:他们既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未满足民族资产阶级设议院、行宪法、废厘金的要求,更未能提出反帝反侵略的奋斗目标,因而得不到农民、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全民族的力量支持。然后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作为维新变法中坚力量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具有革命性,但由于其本身与资产阶级千丝万缕的关系注定了其妥协性的一面,其革命的不彻底,使他们失去了群众基础。最后,引导学生从反面分析变法的阻力反对派的强大:握有兵权,善用权术。如此,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探索中,较全面地理解了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种以点带面,逐层剖析的手法,让学生也锻炼了提取信息和迁移知识的能力。(3)做练结合,磨练学生动手和文字表达能力。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因而,教师应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通过同伴合作完成简单的历史模型的制作,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以此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例如,学习《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历史教师在讲解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特点和作用时,可以让学生模拟组建两个“施工队”,分别制作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模型:干栏式房屋模型和半地穴式房屋模型。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历史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