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陶罐和铁罐》的三次碰撞
作者: 杨瑞在优质课大赛中,反复研读教材后,我选择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作为参赛课文。赛前,我观看名师课例,借鉴他们出彩的地方,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最终以传统课型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词语,由“奚落”导入新课。
二. 自己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品味,看看陶罐和铁罐性格有何不同?
三. 默读课文10-17段,找一找铁罐和陶罐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四. 阐述道理
五. 阅读链接
后来,学校给我提供了送教下乡的机会,本想着把我的这节课照搬过去。教研时,我们语文组学习新课标时,讨论了学习任务群。同组的老师认为在新课标下,我们的教学要围绕学习任务群来设计。为了呈现新课标下的新课型,我决定尝试运用学习任务群。那这就意味着我要把我那节课推翻,重新设计。想到这里,我有些退缩。一方面怕时间来不及,一方面怕呈现的效果不如人意。在反复考虑下,我设置了以学习任务主导的教学过程:
淮河博物馆陶罐展览厅“文物小剧场”
任务一:故事卡
任务二:走进角色
任务三:我给铁罐指迷津
在送教的前一天我又试讲了这节课,感觉很不顺,思路很乱。于是我询问同组的其他老师,她们却说:我们感觉不到乱,这个新课型的设计比传统课型效果还要好。”听到这里,我疑惑不解,后来去请教了董主任,她说:“因为你上传统课上习惯了,突然换了你不擅长的不熟悉的课型,你内心是抗拒的,对新事物没有完全接纳,所以你会感觉不适应。”她的话如一剂良药,让我茅塞顿开。我觉得这个过程就好似破茧成蝶,美丽前的痛苦。我反复琢磨,观看课例是如何设置学习任务群的。透过他们的教学设计,我发现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不足:任务群的设置流于形式,任务没有达成呈现。恰逢刘湾校区要举行“我从书中来”课本剧表演大赛,我想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任务吗。于是,我又修改教学设计,从任务下达到实施再到呈现的一套完整的任务体系:
“我从书中来”课本剧表演大赛
任务一:书写故事简介
任务二:走进角色
任务三:我给铁罐指点迷津
任务四:课本剧初排练
通过与《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的三次碰撞,我感受到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促进语文学习回归其综合性、实践性的本质创造了有利条件。我觉得语文老师要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需做好三方面准备:一要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二要增强"整体"意识,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三是提高"统筹"能力,恰当处理不同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使其互相渗透、互相支撑,共同指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