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留白,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韦丽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政治课堂若能巧用留白,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进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语设悬“留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精彩的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起着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在学习《哲学与文化》中第一课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时,我是这样设计开场白的:“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俄乌战争爆发……战争发生以来,中国互联网上,有支持俄罗斯的,也有支持乌克兰的,为什么同样是看历史,有人看到俄国侵略史,有人看到美国霸权主义史?当你仔细思考这句话的时候,你就离哲学不远了!那么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科学吗?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呢?”这个导语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悬念,运用了留白,引起了学生对哲学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设计“留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政治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师生互动环节,教师需要针对学习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问题,以便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留白”的运用。在学习《法律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薪火相传有继承”时,我设置这样的议学情景。老李的父母已故,有妻子和一儿一女(女儿已出嫁)。不久前老李生病住院,兄弟李二和侄儿小李在病榻前照顾老李有功。老李不幸去世,有遗产90万元,但没有留下遗嘱。老李的妻子没有告知女儿和其他人,私自把丈夫的遗产90万元都给了儿子。后来,老李的女儿、老李的兄弟李二和侄儿小李纷纷提出要合理分配老李的遗产,但分别被老李的儿子以“嫁出去的女人没有继承权”“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权利分遗产”为由拒绝。然后安排议学任务:(1)小李认为“嫁出去的女人没有继承权”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2)认为老李的兄弟李二和侄儿小李“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权利分遗产”,你觉得对吗?为什么?(3)小李能继承到多少遗产呢?通过学生探究,明确了遗产、遗嘱、继承权的知识,理解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要求,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通过“留白”,给学生留足探索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完成思维开发,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师评价“留白”,鼓励学生不懈追求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所谓好的评价方式,也要具有“留白艺术”特征。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的回答符合老师的意图时,如果老师立即给予表扬,这时学生会舍弃自己原有的思路而接受新思路,那么,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还能得到培养吗?教师应当适当的巧用延迟性评价,当个别学生的回答“正中下怀”时延迟评价,引导多数学生达成共识时,再进行肯定评价。当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意图相反时,也不必立马否定或者纠正学生,而是通过追问或转换角度,使学生对之前的学习进行修正或反思。这种留白不仅能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也会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

总之,留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智慧,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思想。留一点空白给学生静心思考,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自己安排,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在必要处留白,必将收获更多学生绽放智慧火花的绚丽色彩。叶圣陶先生讲,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中“留白”就是为了向“教是为了不教”迈出的重要一步,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