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

作者: 刘玲

新课改要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也不能掉队,语文是一门发散性思维较强的学科,不同于理科,语文不仅教会学生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困难,不愿意学习语文,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用爱感化,过程会很困难,教师要有信心、毅力,不懈努力,巩固成果,挖掘学生在语文科目的潜力,掌握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加其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学困生不再学习困难。

一、端正思想

教师可以进行学生的思想辅导,在课堂上讲一些名人故事,了解名人的学习径流,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谈自己的理想抱负,进行家长座谈会,邀请学生家长来到课堂,分享他们的生活以及对自己孩子的期许,许多学生崇尚自由生活,摆出现实,告诉孩子想要的自由背后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想法,家长的付出、努力,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多掌握技能,在社会上立足。

二、消除疑虑,密切关系

学习滞后的学生也会存在自卑感,教师要对其进行爱的教育,真诚对待他们,从学习上帮助学生,关心学生生活,让其体会到老师对其关注,感到老师可亲可敬,老师也要有发现“美”的眼光,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学,即使学生取得很小的成就也要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认同感,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师继续进行引导,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达到减少班级学困生的目的。

三、注重教学艺术,激起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时,经常直入主题,学生机械的学习知识,教师在讲台上填鸭式教育,学生学习语文自然不会有兴趣,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方式导入新课,比如在讲解老舍的母鸡时,可以让学生分享平时观察到的母鸡形态,学生与母鸡之间发生的趣事,小组合作互相分享,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不由自主加入到课堂中,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学生组织班级进行课文的讲解,身份的转换,使得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在学到风景名胜时使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使学生身临其境。用具体的图片声音来吸引学生,创造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喜爱,远离学困。

面对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困,教师要正确对待,首先学困生也是学生的一部分,不能带有色眼睛看待他们,要有民主的教学态度,热爱学生的情感,以平等的状态和学生相处,尊重学生,学困生也是潜力股,充分发掘其身上的优点,进行鼓励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育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顺应新课改要求,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教法,加大对学困生的关注,帮助其重拾信心,学生也要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度,摆脱语文学困生这个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