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英语作业分层设计探究
作者: 赵小飞目前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目标模糊、形式单一、内容固化、难度相同、用时量过大等问题。在“双减”背景下,需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通过内容提质、形式创新、层次分明等方式,进行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让学生积极高效地完成作业以及其他学习任务,促其和谐发展,从而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高段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一)作业现状
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大致可归类为“一读、二背、三抄写”。这种机械乏味的作业很难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经过调查发现,作业设计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作业目标缺乏分层性;作业类型缺乏多样性;作业内容缺乏联系性及整体性;作业时间分配缺乏均衡性。作业设计过于统一规范,束缚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作业难度趋于相同,忽略学生能力的差异性。
(二)分层作业的重要性
作业具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等功能。分层作业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还是包括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热情的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获得最大效度的发展。分层作业的时间、数量、难度以及形式等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尊重,是以生为本的基础体现。
(三)“提质增效”的目标要求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减负工作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的首要任务,作业设计的优化改革则成为学校落实减负工作的聚焦点。在国家教育政策引领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数量显著降低,但部分学校将重心聚焦于作业“量”的减负,而忽视对“质”的提升。基于对中小学学业负担的增生机理与根治之道的研究,学者龙宝新提出“双减”不仅仅是外部“治标”,更强调内在提质创新的“治本”。因此,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其本质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在外部减轻作业量的前提下,内部优化作业的质量与结构,让学生完成轻量而高质的英语作业。与此同时,英语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的提出,以期能够引导教师积极转变视角,从聚焦“量”到关注“质”的作业改革方向,在合理范围内“控量提质”,把握作业“质”与“量”的有效平衡,实现 “提质增效”的根本目标。
二、小学高段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的理论依据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是有巨大潜力。多元智力理论也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在不同智力方面的差异性,理解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力求在作业内容、类型、难度等方面多样化,做到作业分层。作业分层不仅体现在作业难度的分层,在作业时间、作业类型等多个方面也要做到合理的分层,设计不同梯度的作业。
三、小学高段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的模式
作业设计要有梯度。首先,作业的难易度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一样的作业。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个人的作业也要有梯度,如知识巩固型、应用拓展型和综合实践型等,这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和积极挑战的意识
自主选择作业套餐。老师可以据题型的难易程度分类,如简单,一般和较难几个分类,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和其他情况综合选择完成作业的难度标准。可以将一般和较难设计的题型差不多,只是后者在应用的层面上更灵活。也可以将三种难度的题型设计地更为相似,只是要求掌握度不同。老师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起到督促、指导、辅导和协助的作用。
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理念模糊、质量不高、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不够等问题。在“双减”背景下需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的规律,结合当前的现状和具体学情,秉持学生中心理念和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实施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使作业目标聚焦、任务具体有梯度、量少而精,优化作业内容;基于语言学习特点以及从学生的观点视角设计作业,创新作业形式;作业布置环节亲切清晰,引导作业完成和评价环节多元,美化作业布置与反馈。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减轻作业负担,特别是其中的隐性负担,让学生在体验美和愉悦的同时积极高效地完成作业以及其他学习任务,促其和谐发展,从而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