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感培养策略
作者: 杜洁一、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高中教育也达普及趋势。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中考后就读高中的比率很高。高中的扩容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不具备接受高中教育资质的学生涌入高中,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他们缺乏必需的知识基础,如有的高二学生英语仅为初一水平。他们缺乏获取掌握知识、培养学科素养的技能,更谈不上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学习热情,甚至有抵触情绪,我们称之为学困生。英语学困生指智能正常,但因各种原因造成英语学习有障碍,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业不良者(章小英,2000)。但是,他们进了高中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面对现实,学校,英语老师该如何化解学科抵触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顺利地接受高中教育呢?本文就学困生的英语情感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二、理论依据
1.情感态度的内涵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情感态度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的特征,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情感态度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动力系统作用大,操作系统的效率就高,效果就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
2.情感态度与学习效果
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 )、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效果。克拉申通过“情感过滤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对情感和语言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形象的阐述。他认为,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人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
三、英语情感培养策略
1.改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了畏惧心理,甚至从内心排斥、不信任、不接受,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提不起精神,激发不出热情,更谈不上在语言学习中进行交流与合作。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印证。我的2008届的一个同学在高三之初接手时英语成绩60分左右。在一年的教学中,我经常对他的英语学习进行肯定和激励,高考时取得了113分的好成绩。可见,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多么地感性。同时也反映出老师在对学生引导方面所具有的重大导向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要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要允许教学中的争论,要充当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其次,教师要对课堂充满激情,要有亲和力,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合作、主动探究、自主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这种教学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会培养学生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英语学科上来。这一点也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得以体现。每次大型考试和高考的平均分稳步前进表明了老师对整个班级的影响。
2.细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错误,因为他或不知道怎样使学生能接受知识,或根本没有这样去做”。他认为,“教导的方法应该减轻学习的苦楚,使学生在功课上不受任何障碍或耽误他们的进步”(李如密,1995)。要使基础差又厌学的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做好以下三点。首先,降低教学难度。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实际,在教学“三贴近”中,要侧重于贴近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和设计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酌情进行删减。教学起点要低,要浅化教学内容,不可随意加深扩宽。教学中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其次,细化教学设计。例如,在词汇教学中,从单词的教读直接过渡到在句子和语篇中的运用,其间的跨度和难度是相当大的。这也是学生觉得英语难学的原因之一。如果借鉴小学低年级母语教学中遣词造句的成功经验,在英语教学中加以运用,则可起到缓和冲突,搭建从词到句篇的桥梁,降低学习难度的作用,使学生平稳地从母语过渡到目的语---英语。再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把写作要求分解为10个左右的句子,先翻译句子,再引导学生串联句子,贯彻审、列、造、连、改、抄的写作指导思想。这样比起给学生2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要容易的多。另外,重视知识重现。具体做法是:增加复习次数。如每天早读时循环复习和诵读单词和课文,在讲授新课时,特别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和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
3.营造宽松环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不可能发挥作用”。要营造宽松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课堂上就要突出一个”动“字,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学生主动即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生“预备性活动”;在师生配合下进行“过渡性活动”;在教师协助下进行“交际性活动”。预备性活动包含听读、跟读(跟录音、跟老师、跟角色)、背诵(背单词、背句子、背段落、个人背诵、集体背诵)等。过渡性活动包括扩展句子(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话题讨论(师生谈、生生谈)、复述、相互问答(师生、生生、小组活动)等。交际性活动是在老师的协助下进行的开放式的活动,如角色表演、话剧、采访等。
三、结语
我们逐步意识到: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高徒出名师。优秀的学生谁都教得好,但是能把“学困生”培养成“学优生”,这才是一个老师的“神奇过人”之处。学困生的培养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热情、耐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发现学困生的优点,仔细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因材施教,不断修正培养策略。学困生已不是个别现象,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他们会呈现在所有教师面前,我们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和解决才是正确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