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

作者: 刘青红

写话是低年级学生观察力、创造力、语言表达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小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和想写的话写下来。”在多年的低年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看图写话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不知从何下手,过度概括了画面内容,一幅图用一两句话就写完了,过于简洁。

2.由说到写,不能将说的内容转化成文字。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说写反差大。说时往往头头是道,写时却常常提笔忘字,不知如何写起。

3.个别同学有畏惧心理,提不起写作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看图写话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要素写话

  在一年级初期,他们观察图画时往往只看一眼,只能脱口而出一句话,比如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说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或者三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这时首先要肯定他说的是对的,再进一步引导:看着图片想想发生的时间、地点?都有谁具体在做什么?把这几个要素加到话里,这样看图写话基本的雏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有了。

二、找细节扩写

 看图写话的下一步就是寻找细节,把句子变生动。在写句子的过程中加上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使看图写话变生动,当然这不是一次性加进去的,可以最开始时先加入外貌、动作描写,再插入想象加上心理描写。二是在每个句子上下功夫,对句子进行扩写,比如:山羊吃草;山羊在山坡上(地点)吃草;山羊低着头(动作)在山坡上(地点)吃草;还可以多运用关联词语写句子,比如:一边......一边......;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三、创情境引导

看着静止的图片,学生很难想象,我会引导学生进入图片的情境,把自己当做图片的主角。比如:一位小朋友在帮妈妈做家务,我直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图上小朋友,想象帮父母做家务的画面,勾起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说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说了哪些话?爸爸妈妈说了哪些话?当时心情怎么样?这样引导学生就能说很多,联想到很多。通过创设情境想象,打开学生思路,他们就愿意把想法表达出来。如果图片和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比赛活动等,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让他们在活动中,想象静止画面以外的东西,使静止的画面传递出更丰富的内容。

四、多锻炼表达。

口头表达是看图写话的重要环节。低年级学生表达时,缺少条理不连贯。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中,要提出具体要求:要有开头、结尾,语句要完整,并能按一定顺序来说。我们可以先找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来做示范,然后让其它同学仿照来说。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独特之处,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看图写话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指导过程,一二年级大概是这样的:写一两句话(时间、地点、人物、在干什么)→加入动作、语言、心情等描写,并尽量把每个句子写具体→慢慢加入想象,关联词,平时积累的好词语,让看图写话更丰富→多幅图看图写话的训练。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事内”走出课堂,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用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寻找素材来丰富写话内容。只要他们观察细致、合理想象,就一定能写出条理清晰、内容具体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