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个孩子都发一张奖状

作者: 刘秋香

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当自我需求的价值实现了,才会心安,才会觉得生活是幸福的,活着是美好的。

当然,每个年龄段,自我需求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对于上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自我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对于上学阶段的每位孩子来说,最为珍贵的应该是奖状了,它代表了孩子们求学阶段的最高成就和荣誉。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家庭中看到一墙的奖状,红红火火甚是耀眼,看到的人会由衷的说一句您家孩子真棒,家长和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也会露出最幸福和骄傲的神情。

有一墙奖状的家庭是幸福的,但是我们都知道除去幼儿园每人都发一张奖状,其他阶段的学习,老师发的奖状都是非常少的。有些学生在整个求学过程中可能一张奖状都没有得到过。因为每次考试结束之后,给学生发奖状的比例大约在20%左右,而且发放奖状的标准都是按成绩。有些孩子成绩确实一直不理想,所以就和奖状一直没有缘份。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学生加了我的微信,他说他从来没有得过奖状,因为学习不好,但是在跟我上学的那一年,他得了两张奖状,可高兴坏了,如今想想当时的情景,还很兴奋。 这位学生现在虽然是两个孩子的爸爸, 如今对奖状这件事情还这么看重,还这么记忆犹新, 可想而知,对于处在上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对于奖状这件事,应该是多么的渴望。

转眼又到了期末考试,又到了发奖状的季节,我对我的学生们说:老师打算放假的时候,每个人都发一张奖状,你们觉得如何,教室里立刻沸腾了起来起来,欢笑声充满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我接着又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任务:每个人要写张纸条,告诉我你们每个人的优点以及为什么想要奖状的原因。 学生们满眼的惊喜,频频点头。

孩子们这样写出自己的优点:虽然我学习不好,但是我能帮助妈妈做很多的家务活; 我自己的衣服我自己洗;遇到困难不哭;我能坚持带病上学,而且坚持好几次了;我心细,乐于助人,虽然我的历史不好,但是数学非常好; 我在历史课上表现的很乖,不乱说话,从没有捣过乱, 学习方面虽然不好,但是我愿意学,而且我有爱心,尊重老师; 我的个子长得高,同学们都说我有一双好看的杏眼……多可爱的孩子们!

然而有些孩子说的话很可怜,问我:老师, 我没有优点,说缺点可以吗?

我说当然能呀,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也很勇敢。其实世界上哪有没有优点的人呢?只是在成长的环境当中被打压和忽视的次数多了,便也觉得自己没有优点了;

这些说自己没优点的孩子得多少年没有被家人、学校、周围的人认可了!

至于要奖状的原因,多数学生写的是让父母家人开心,过个快乐的新年,或者是贴在墙上做纪念,或者说自从上学都没有得过奖状,有可能上不了高中,这一辈子就有可能一个奖状都没有,所以要弥补遗憾,要给家长长点面子......

最让人惊讶的反而是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要奖状的原因是可以换压岁钱,可以让自己开心的花钱;当然有个别的孩子,要奖状的原因,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买电脑、手机;

最让人担忧的是班里有六个孩子说自己不要奖状,他们的心要么被生活打磨的没有了一点生机,要么就是无所顾忌和信仰,混世魔王一个。

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被鼓励过,价值从没被人看见过,这样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女孩,她的妈妈和我比较熟悉,她说她现在已经管不了她的女儿,让我去和她女儿谈谈;刚开始和这位16岁女孩聊天的时候,这个女孩子一脸的不屑,摇头晃脑,怎么问都不说话,随着谈话时间的增加和内容的加深,这女孩终于向我敞开了心菲,她说她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要对得起学渣这个称号,既然当了这么多年的学渣,就一定要渣给他们看, 否则对不起这个称号。说完她把头扭到了一边,用手去擦眼角的泪。

这样的孩子,因为她们在关系中感受不到爱和尊重,所以选择了破坏纪律。

又有多少孩子和这位女孩子一样, 一次次考场失利后, 在最需要她们的妈妈引导、安慰、陪伴,需要老师理解的时侯,换来的却是指责、挖苦,讽刺,最终把这些原本可爱的孩子逼成了众人口中的学渣,更甚者却把孩子逼上了绝路。

有这么一句话说的非常好:爱的资源不是爱,美好感觉才是爱。从给孩子物质投入来看,我们现在的每个孩子都是被深深的爱着,大到国家对教育千千万万的投资,小到每一位父母在昂贵的补习班上的康慨,在选择学校时的大笔投资,甚至放弃工作,全职陪读,可是我们给孩子这些爱,让孩子感受到爱了吗?让孩子有美的感觉了吗?

答案是没有,因为我们成人的世界里给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爱,都是为了向小孩索要一个结果:好的成绩;如果孩子能考个好的成绩,亲人都会眉开眼笑,评价孩子为天之骄子;如果成绩不好,就会被喝斥、责骂,就会被评价为没有出息的表现。

成绩好,父母的脸上有光;成绩好,老师可以评优选模,成绩好学校可以在某一个区域内名列前茅,这种以利向诱催生出来的一个个所谓的高材生,最终也只是以追逐“利”为其人生最高目标,如果个人自私的小利得不到满足, 各种悲剧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在教育领域,我们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走着走着,教育变成了唯“智”独大,而且这个智还要全体现在成绩上。全社会的价值观念几乎都认为有了好的成绩就会有好的大学上,然后就会有好的工作,然后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成就和技能。

所以,给每个孩子发一张奖状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信心和能量,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一路高歌、一路欢笑的成长,进而最后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