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 赵亮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提升需要在教师基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需求设计的引发学生思考的物理问题的引领下进行不断思维的积累中而获得厚积薄发。物理问题的设计不要过难或者过简,要能够符合学生现有思维能力基础,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还可以通过ppt辅助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有针对性,更能深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初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也是学生构建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需要。作为物理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物理思维能力来选择思维能力提升策略,在每堂物理课中都要有所侧重。教师既要有宏观思维能力提升培养方案,又要能够在每堂物理课甚至每节课的不同阶段具有微观思维能力培养方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究当中,通过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一、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引发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从低阶思维过渡到高阶思维。

物理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模式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设计物理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物理问题的设计要秉承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的需求,要能够侧重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能够遵循物理概念和物理本质。学生通过多角度的融合趣味性、生活性以及科学性的物理问题的思考寻找物理问题背后的物理规律,通过思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思维能力。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从不同的物理思维角度去寻找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教师本身首先要掌握思维方法的演绎过程。熟备教学内容当中教学大纲需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侧重点,在把握学生思维规律形成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比较,在抽象和概括当中综合思考物理现象引发的物理结论,学会归纳,学会对比,学会演绎。通过不同的物理问题去引发学生进行物理分析和比较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动态提升的必备过程。如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想和假设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当中去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师要设计物理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何归纳?”学生由这样的物理问题出发,保持着对科学探究的求知欲自主设计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并实验当中去观察去分析,去总结出物理现象当中的科学规律。带着问题去思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的思维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在分析归纳和总结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以任务式教学模块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任务的演绎和分析,让学生基于自己学习能力学会概括和归纳。

物理教材体系决定着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当中的任务式教学模块的形成。带着任务去学习,会让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以及演绎等思维方法的运用更有针对性,更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任务要求,并根据自身的物理思维能力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同的任务模块,侧重使用的物理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要教会学生面对不同的任务模块使用不同的物理思维方式去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完成对应的物理任务。思维方法的掌握需要学生在不同的物理任务当中经历从学习思维方法到运用思维方法的过程。同一个物理学习任务,教师也要能够善于把握学生心理以及物理学习规律切割成若干个物理学习小任务,让学生基于不同的物理思维方式去完成不同的物理思维任务。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这个教学任务,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说的重力的关系”这个小任务,为了引导学生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小组去完成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关系的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去概括和归纳出实验的原理。学生通过分享实验过程谈体会谈感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抽象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使用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任务式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逻辑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从物理实验的观察当中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在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去进行物理计算的时候,学生通过分析演绎比较去分析不同的物理实验现象当中所需要使用的物理表达式,通过综合与比较的物理思维方式去建立物理思维逻辑结构,从而解决物理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三、巧用PPT,助推物理思维能力提升。

初中物理逻辑知识结构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的正向推理,而且需要学生逆向推理以及发散思维。无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从已知条件去推论结果还是从教材当中所给出的物理规律去回溯物理的规律形成的过程,都需要学生对照教师所给出的物理问题,通过发散思维法等思维方式去思考物理问题解决的方案以及寻找物理问题解决的途径。而初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还较为稚嫩,如果教师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当中,采用PPT去展示学生要思考的物理问题,那么学生的思考会更有成效,更有针对性。如在《串联和并联》一节的教材当中给出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逆推思维去思考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究去寻求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在学生进行物理思考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PPT去出示由浅入深的物理问题,就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物理思考。尤其是在物理实验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PPT展示串联和并联电路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连接物理实验过程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学生现有物理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要通过问题设计助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分析和概括、归纳、综合当中去获取物理问题的答案。教师要结合物理教材设计物理教学任务,以学生生活实践和物理基础思维能力为起点设计引发学生独立和合作思考的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物理逻辑思维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共同提升物理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爽.指向物理思维能力提升的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2020(07):15-18.

[2]胡卫平.中学生物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师,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