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教具和科技制作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邱振刚一、开展自制教具和科技制作活动的意义
(一)开展自制小教具和小制作活动可以加速实验室资源和实验室管理评价模式走向多元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不论是在城市和农村对实验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大中城市里面物质经济基础好,实验室仪器基本都是从专门化的实验仪器设备厂购买。当然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厂家生产的仪器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它是顺利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保证。但是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容易引导物理教学走向远离生活与经验,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忽略或淡化了物理教学系统中多元化因素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与影响。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实验器材短缺和教育思想观念的相对滞后,常常将做实验改为讲解实验,这样长期下去物理学知识大厦失去了根基,物理学文化传播就会失真,进而违背物理教学的规律。开展自制小教具和小制作活动可以调整实验室资源结构,改善实验器材不足,防止千篇一律,实现实验器材多样化。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使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取材,制作小教具和小制作,实验原理和结构简单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这样教师的评价不在只是局限于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和总评,是否仪器操作正确和测量结果精确,更不是死记硬背的答案和方式来进行的,而是从学生制作小教具过程中等方面评价,这样一来无形中扩大了实验室的管理评价模式,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开展自制小教具和小制作活动为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基础平台
学生利用日常生活手边身边的物品制作实验教具,通过自身体会,固有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激发,产生进一步对日常生活的事物进行自主探究,研究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会受到以往实验室的各种条款的限制,大胆猜想,按照自己的思维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从而产生了个性化的知识机构,摆脱了传统的固有的思维定势,体现出个性独立与创造性。在实验室中常会受到资源量,时间和规则的限制,学生很难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只能当作完成学习任务,使物理实验的真正的教学目标不能达到要求,有时还会起到负面作用。开展自制实验器材和科技制作可以调动大部分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提高了探究能力,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所以积极开展自制小教具和小制作活动为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奠定了物质条件基础。
(三)开展自制小教具和小制作活动为学生和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自制小教具和小制作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这就首先需要教师必须熟练教学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吃透科学原理,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勤思考,多假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且懂得技术,精心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制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学习和向学生学习,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够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成就感,老师对学生实验做出充分肯定和鼓舞,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体会到了成功的欣慰和满足,在开展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与学生交流互助,无形的建立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
二、开展自制小教具和小制作活动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浓厚的参与热情和实践的积极性
学生浓厚的参与热情和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来源于教师的激励和引导。首先要树立榜样的作用,把研究改进和设计制作的实验教具等科技制作作品摆在实验室让学生参观,并组织他们观看科技制作竞赛录像,把获奖的名次及成果简介制作成画展,悬挂在教室的两侧墙壁上,请学长或有经验的学生谈体会和感受,耳闻目睹了这些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优秀成果,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制实验教具科技发明,不再是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榜样就在身边成功之路就在眼前。教师激励和引导,树立榜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参加到自制实验小教具、小制作活动中去。
(二)开展征集问题活动,探寻答案的主题班会
物理学中几乎每个重大发明都表明,创造性思维活动起始于困难或问题的认识是围绕着解决问题展开的。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金钥匙。许多学生非常想加入到该活动中去,但是不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无从下手。这就需要集思广益,通过开展班级征集问题活动,把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中对原课本或实验室中仪器存在的问题收集起来,发动全体学生对问题进行收集资料数据探寻解决方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模仿改进创新等形式制作出解决问题的小教具和小制作。
(三)教师要热心指导及时评价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找到实验成败的关键。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小制作、小教具进行评比,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实验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如在课堂教学中给他们提供可以展示的机会,给学生的作品进行摄影,粘贴到宣传栏中,定期在学校的橱窗中公布获奖名单,树立榜样,典型引路,反馈强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方式多样化,不再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自制小教具、小制作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师生共同动手制作自制小教具、小制作,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突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提高教学针对性,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秀品质,还可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