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教育理念,扎实教学工作
作者: 张情情一、向师傅学习,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作为年轻教师,要学习的很多,就在我迷茫于工作如何开展之际,学校的青蓝工程启动了,给我分了一位十分优秀的师傅。每周两节的师徒学习课,使我受益匪浅。比如:在教学中,师傅建议我放手,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师傅指导我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学生为本才是根本;在交流学习中,师傅指导我如何培养语文素养等。
使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师傅讲的《描写与叙述》,整节课多是学生讲自己所收集到的关于描写与叙述的理解,教师引导梳理,并适时地总结举例。一直不明白“以学生为主体”如何才能在课堂中实现呢?听了师傅的课后,我有答案了。虽然对我来说实践起来仍有难度,但我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我在讲授《太阳》这一课时,组织学生自主预习,按照新课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文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自主研讨并梳理课文内容,并绘制思维导图。对于此次的教学实践,师傅也给予了肯定和指导,我也更加明确了教学方向。
二、改变固有印象,看到学生的可能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有个叫向梓晨的孩子。还记得刚认识他时,总是很爱笑,爱劳动,上课却很少举手,交作业也困难,这便是初印象了。有一次我布置了一项读课外书的任务,当我抽查复述所读的内容时,他踊跃的举了手,要知道这可太不常见了。就在前一天,我还因想看看他有没有读书而提问了他,他说他没有读,我没有批评他,只是表示失望便让他坐下了。
这一次我看着他举得高高的手,鼓励性的点了他的名字,这一次没有失望,只有惊喜,复述的相当完整。这一刻的他值得掌声鼓励,我和大家一起为他优秀的表现鼓掌,并很认真表扬了他。下课时,他羞怯的和我讲:“我怕说不好,我写本上了”,看到那个本子,密密麻麻一片歪歪斜斜的字体,我没有觉得丑,心里满是感动。几天后,思维导图评优活动结束后,他认真地说自己画导图到很晚,还反思自己没有评优是因为梳理得不好,作为他的老师真的很欣慰。所以,教师及时适当地鼓励和表扬会给学生很大的能量,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看到每个学生的可能性。
三、紧跟双减政策,创新作业形式
“双减”政策给了教学更多地思考,也给教师指明了方向。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布置了“思维导图”“诗配画”等作业任务。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我想这不仅是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在作业设计中也应体现这一点。作业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单纯的抄写和背诵可能会有疲惫感。除此之外,还要思考学生喜爱的作业形式是什么等。
“思维导图”,我考虑的是学生可以对课文的梳理来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重难点,以此来培养思维能力。在学习古诗时,我布置了“诗配画”这一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意的了解,为古诗绘合适的画,在绘画的过程中故事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入的理解对古诗的背诵也十分有利。
我认为教学作业不分家,作业的布置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双减下的作业更应该是精简并综合化的。在教学中我们主张教学相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业中也该如此。作业中我们不仅是作业的布置者和批改者,也应该是作业的引导者,创新者。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相信我们的学生,并充分给予他们肯定,改变传统观念;相信语文不只是重复性的作业,也可以是创新的,具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