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好我的一亩三分田
作者: 龚瑞丽 熊颖我是谁?我是孩子王,是孩子们心中的龚美丽,家长心中的老龚。我就是我,一名普通再不能普通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光荣的班主任。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我还独爱在我的一亩三分田活动。当班主任的老师经常抱怨说要是不当班主任就好了,我却喜欢当班主任,喜欢这份特殊的荣誉,喜欢和那些稚嫩的孩子待在一起。只要他们用奶声奶气的话语和我交流,我就打心底里喜欢。可能这就是热爱吧!我的教室也是最让我喜欢的地方,花尽心思去装饰。有充满文化气息的教室走廊,有温馨舒适的读书角。
说起班主任的那些事儿,我也算是个老班了,从最开始的没有经验,只知道借鉴其他班主任的做法,到现在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带班方式。在平凡且单一的生活中,唯一令我慰藉的是我那一亩三分田,为了让孩子们喜欢这个家,我可谓是煞费苦心!
还记的去年开学初,我拿到了班级新生的名单,心中按捺不住欣喜。在此之前,我搜集了众多资料,拟定了多种方案,建设班级的计划在我心中早已演练多次,只差和小家伙们见面了。
我独爱向日葵,喜欢向日葵积极乐观,永远朝着阳光,充满希望。我希望孩子们能循自己的梦想而行。因此决定将班级命名为向阳班,同时班级热心家长也参与到其中。我们结合马尾特有的船政文化构想了班徽,希望将“向阳”的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开学时,我精心布置了班级,班级中随处可见向日葵的影子,班级门联写着向阳班级口号:葵花朵朵像太阳,向阳八班我向上。门上挂上向日葵的花环,讲台前面摆上一束新鲜的向日葵,图书角装扮成向日葵图样,植物角中放着等待播种的向日葵种子,就连劳动角奖励孩子们的贴纸也换成了向日葵的图案。一切都静静等待着小朋友们的到来。开学后,我鼓励孩子们尝试自己绘画向日葵,同时,美术课也会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用黏土制作向日葵。我们班就好像向日葵花海。我爱我的一亩三分田,喜欢下课后和孩子们交流。下课铃声响起,一群孩子围到讲台前和我分享周末的趣事儿,每次我都会耐心听孩子们趣事儿。这样他们也不会在课间奔跑了,安全也有保证了。我爱我的一亩三分地。每天送完路队后,自己一个人回到班级,找个位置坐下,简单复盘当天班级的情况后,看看班级的那面涂鸦墙。这面黑板也是为了让他们课间不奔跑而设计的。这面黑板上每个孩子都可以尽情地释放自由,没有任何束缚,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当一天繁琐的工作缠身,一声叹气后,走进我的一亩三分地后看到孩子们画的画真的很治愈。孩子们很天真,他们眼里的东西都那么美好。那么接下的几年里,我该如何走进孩子们内心,完全和他们融入一体呢?那就是了解孩子,科学合理的和他们相处!自己又该怎么去实现班主任以及教师的职业规划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起!
一、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相对于固定型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他们普遍认为,万事万物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敢于面对挑战。通过学习,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新鲜事物,接纳新鲜事物,哪怕会失败,也能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思考,从而提升个人能力。作为老师,对于本学科教学重难点无法正确把握时,可多观摩名师优质课,结合本班学情,制定出符合自身教学的目标,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效率。
二、自律
自律包括时间自律和行为自律。教师工作繁琐而艰辛,每月制定明确的计划能大大减轻工作负担,也能提高工作效率。每月固定时间对本月的工作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拷问,在反思中成长。行为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要以身作则,学生才能更好地效仿。
三、善于接纳不完美
“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我们每个人生并非完美,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作为教师,既要上常态课也要上公开课。而公开课就是不完美的典型代表。教师每学期总会都为了上一堂“完美的课”熬无数次夜、磨无数次课,一边怀疑一边崩溃地进行着,准备着,努力着。有人说公开课要天衣无缝,众生皆知才成功,可我却认为公开课恰恰是老师们教学生涯中不完美的成长。于学生而言,在众多老师的眼里,关注好学生现象更多,反而忽略了班级里的后进生,更有甚者因为该生成绩目前较为薄弱,过早地下了一个标签,其实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对于一个长期扎根在一亩三分地的我来说,常常下课后会走进学生中去,观察学生课间活动。忽然发现,即使某位孩子在学习上不尽人意,但在另一面却有可能令人刮目相看。就拿我班级来说,我关注了一位叫小银的孩子,她的语文、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却喜欢关心班级同学,班级里谁头疼、谁磕着碰着,她总是第一个陪着他们去医务室看。她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卫生做得好。每次走到她座位时总是很干净整洁。所以,我们不仅要接纳不完美的课堂,也要笑对不完美的学生,赞美不完美的自己。
虽然班主任工作繁琐且艰辛,但是也能从中收获那一份独有的幸福。虽然生活很繁杂,班主任工作很琐碎,需要一点调味剂。那一亩三分田便是一颗糖,逐渐甜到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