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语文教学探讨
作者: 胡芹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同时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在此,笔者现就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语文教学予以探讨。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计,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语文教学要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比如,学习语文朱自清的《春》时,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从修辞、用词、多感官、多角度等品味语言并进行仿写。(2)思维能力。结合课文,展开联想、想象,概括各个画面。(3)审美创造。结合语句,感受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形象美和情感美,激发热爱自然、热爱语言文字之情。(4)文化自信。结合”吹面不寒杨柳风”和“一年之计在于春”,理解、传承、积累文化知识。又如,《紫藤萝瀑布》一课指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1)语言运用。赏析、积累文章典雅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方法(2)思维能力。通过对比阅读,感知紫藤萝生命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体悟深情。(3)审美创造。诵读美文,感受文章语言的典雅之美;赏读美文,通过品读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紫藤萝辉煌繁盛、灿烂夺目、充 满生机的美。(4)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深度思考。《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设计,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都体现出来。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精品,对学生的审美创造、语言运用、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独特的功能。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场景,欣赏不同风景的美,由此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大声朗读,感受字里行间的声韵之美。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进行精读,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语言的运用,使学生在了解大意和通观全文的基础上很好地把握段落的精彩之处,有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如老舍于1931年春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了《济南的冬天》一文。老舍于1930年左右来到山东,在那里任教了7年,对山东怀有深厚的感情。由此让学生体会文章背后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一开始有学生在看到文章后觉得孔乙己不过是一个穷酸的读书人,懒惰又迂腐,此时教师鼓励一些持有不同看法的人进行发言,有学生站起来说:“孔乙己也不失可爱的一面,比方说分给小朋友茴香豆”,学生们有来有往,对孔乙己的性格和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在课堂学习中,孔乙己仿佛不是书中的人,而是一群学生聚在一起讨论的一个活生生的身边的人,在相互质疑和辩驳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极大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情境创设能力,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创设声像一体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背景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找到马致远的画像,拉近学生和诗人之间的距离。接着,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创作环境,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内容,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马致远要写这样一首词。此时,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激发了出来,当学生通读完以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课件:古道萧索、西风凋零、诗人孤寂的画面。通过这种情境再现的方式,学生更能理解诗人营造的荒凉意境,也能够体会到当时诗人孤寂无依的心境。如此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魅力,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学生文化传承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对其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入手,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进而完成对学生的科学引导,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