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细节成为规范 让规范成为习惯

作者: 符俊 张雅莉

话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次的作业批改中,看见一个孩子在答题时,画了个横线,顿时觉得这个做法很好,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二年级的孩子,语文老师们一直在强调书写,我想如果数学老师在孩子做题时能关注细节、重视做题习惯方面的培养,是不是会锦上添花?当一切的要求到最后都化为一个自然而然的做题习惯,是不是会受益终生呢,于是开启了我们班做题习惯培养的新探索。

一、结果要归位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刚认识了竖式,而且竖式在小学计算中占据了很大部分,所以从开始写第一个竖式的那天起,我就让孩子竖式计算完,要把结果写在横式后面,在作业批改中,发现孩子总是忘记写结果,于是想到了用一条“带剪头的弧线”,把竖式的结果引到横式的后面,我自己把这种方法起了个名字“竖式结果要归位”。实践之后,发现孩子在做题中只要一画弧线,结果都写上了,凡是横式没写结果的,往往就是没画弧线的,效果挺好的。

二、做题圈陷阱

在一年级时,如果把做题的时候圈关键的信息命名为审题1.0版,到了二年级,就是审题2.0版。如何审呢,圈陷阱。因为到了二年级,孩子大一些,识字量多一些,相应的各种做题资料中,题中的信息量大一些,不再是简单的圈关键信息,而是圈题中易错的陷阱,常常给孩子们说,找到了题中的陷阱,就把题做对了一半。至少经过了一定的思考,筛选下来都是精品,方向对了,接下来就是计算的问题了。

三、痕迹要保留

由于二年级的数学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大部分情况下,一步就可以解决问题,特别是填空、选择和判断题,所以我要求孩子在题旁边列式算,改排除的排除,该订正的订正,都在试卷页子上体现,检查时一目了然。

四、作答画横线

语文学科,很多字都写在田字格内,有了一定的束缚,孩子的字就不会写的太大或者太小,因为超格了就不美观,于是我想着,如果数学中让孩子作答时有一定的约束,孩子会不会写的更好看。思来想去,就要求孩子用尺子画一条横线,然后再作答,确实字也写得好看多了,版面也漂亮了。

五、答题分区域

本学期,我们学了三个数的加减,解决问题中有时会出现两问的;还学了乘加乘减,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遇到以上情况,我就要求孩子用竖直的虚线把答题区域分成两部分,这样以来,孩子不容易遗忘第二问,做题布局还显的很好看。

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做法,也不知道自己的方法对不对。教学大纲或者名师大咖,都是教我们如何上好课等,关于做题的习惯这块儿,也是提的甚少。所以,行走在教学的路上,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实践,不知道正确与否,只觉得到达目的方法千千万万,孩子们喜欢就行,只要适合就好。在潜移默化中,这些良好的做题习惯,于孩子来说,也许会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