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分层作业设计
作者: 潘莉莉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计与安排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点,并且借助多样化的作业内容,为其不断优化自身数学能力及学科素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想进一步为学生实现减压减负,则应当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和优化。过多的、过重的、过难的作业负担,打击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双减”政策的落实也对当前小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结合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分层管理、把握作业难度分层布置作业、拒绝题海战术丰富作业形式等方法,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促进任课教师优化自身教育教学,进而实现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效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双减”背景;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引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教师要想提高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则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及成长规律来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而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同时,又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小学数学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布置的重要性需要各位教师加强认识,进而根据课程知识点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为其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减负,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目标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在分层次的作业内容中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分层管理
在进行作业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考虑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差异,进而满足现如今的“双减”政策要求,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优化作业内容的分层管理,借助优化的设计环节,提升整体的课程质量[1]。
例如,在学习小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认识图形》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而能够在作业设计过程当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有差异性的作业内容,如:对于一些基础能力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引导其通过观察来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对于一些相对基础较强并且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则可以使其调动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联想一下在生活当中所遇到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物体。结合进行分层的作业设计和管理,帮助小学教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调整作业设计。
二、把握作业难度,分层布置作业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当进一步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环节,充分考虑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合理把握作业难度,帮助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降低作业难度,有助于班级整体的数学能力有效得到提升。在现如今的作业设计时,不仅仅是需要关注作业量的多少,而且也应当考虑作业的难易程度,使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
比如,在讲授《分一分与除法》这一课时,以“自助餐”的形式构建数学作业内容,设置必答题、选做题、扩展题等。也可以设置成套餐类层次题,分为模仿题、变式题和拓展题。比如让后进生,做少量平均分的作业,让中等生做乘除法互逆关系内的作业,让尖子生做一些关于倍数和用乘法口诀求商有余数的数学作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做数学作业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拒绝题海战术,丰富作业形式
(一)操作型作业,从看客走向创客
在教学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运用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逐渐巩固作业内容,践行数量制胜的理念,不断为学生加大学习压力[3]。然而,在现如今“双减”政策背景下,则应当进一步丰富作业的形式,不能够只围绕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增添作业压力。传统作业以“写”为主,单调枯燥,所以很多学生视作业为负担。突出作业的实践性,能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探究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阅读型作业,从浓缩走向丰盈
受教材容量和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上学生接触的知识往往是高度浓缩的,如果不加以适度拓展,势必会限制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视野。为此,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特点,挖掘数学史料,联系社会生活,设计阅读型作业,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认知。
(三)根据课程内容,融合学科作业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倡适当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体现数学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融合多种学科,要体现作业的融合性。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尝试设计一幅轴对称图案。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随处可见,汉字、英文字母、优美的图案、剪纸等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设计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把数学知识与语文、美术、英语、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结束语:综上可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及时对于相关的教育教学政策及内容深入进行了解和认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进而能够对于自身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借助分层设计作业内容,有效满足学生实际发展、学习需求。对于小学生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过程中,不仅需要贴合教材的学习知识点,并且还应当相应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坚决拒绝题海战术,让学生能够在数学作业的解决、完成中能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促进作业内容的高质、高效完成,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学习知识点,并有效为其锻炼和培养数学思维及能力,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教育界,2021(45):14-16.
[2]林三绿.“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9):83-84.
[3]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8):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