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作者: 卢飞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0

结合当前所在所在学校数学的教学情况,发现很多数学老师都在抱怨所教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这个不会,那个不行。那如何提升提升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总结如下:

1、创设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是一门贴近实际生活的基础学科,数学计算活动的开展应结合日常生活,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问题计算的参与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集合实际情况,创设生活问题,引入一些感兴趣的主题情境或数学问题。如在七年级上册“正数与负数”的教学中,这是关于正、负数的意义和概念理解等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问题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计算热情,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导入其中,如“某地一天的24小时的气温在±5℃之间”的含义是_____。我国吐鲁番盆地海拔-155m,地中海附近的死海湖面海拔-392m,吐鲁番盆地比四海湖面高多少?等问题,并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场景引导下展开计算活动。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进行观看,纷纷展开对生活问题的计算活动,迫不及待地验证计算结果,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2、丰富解析方法,拓展运算思路

解析方法的运用与传授,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问题内容的理解效果,还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解析中找到适合、恰当的解决策略,进而拓展自身的运算思路,建立相应的数学思维。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发展和问题内容,丰富学生的解析方法,促使学生保持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整体水平。此外,教师在方法引导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考虑多种方法,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地计算思路,从而实现其多元发展的目标。如在“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中,例题的计算时,这是一个带有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样化的解题方法。解法一:对分数进行假分数计算。原式====,此方法对分数进行通分和假分数转换的方式,进而采取统一加减计算的方法。解法二:将数字以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进行计算。原式==-1-1+=-2+=-1,此方法运用了带分数是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的和的原理,将其进行分拆计算。通过不同方法的解析,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有理数加减运算的能力,还使学生的运算思路得到拓展与优化。

3、善用错题资源,夯实计算基础

错题是学生日常学习和计算中所产生错误解答的习题,将其错题进行整理和分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加深学生对错题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错题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往往能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或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而在下一步的教学引导中着重把握。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善用错题资源,结合典型错题展开深入分析,找出学生所存在的基础问题,这对学生的基础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如在八年级上册“平方根”的教学中,我将学生经常犯的一些典型例题展示给学生,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从中了解错误原因,进而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纠正能力,避免重复犯错。(-4)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大多数学生会给出-4、2等错误答案,对此,根据题目信息展开分析,从题目内容可知,这是一道考察学生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概念理解的题目,其主要出现的误区有两点:第一,概念理解不足。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缺乏正确理解,其算数平方根肯定是一个正数和0,但部分学生出现-4的错误解答。第二,粗心马虎。题目所问(-4)2的算术平方根,其实是16,大多数学生误以为是4,进而得出2的错误结果。针对这一情况,我着重加强学生对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理解,打牢学生的理论基础,并在下一步教学中展开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习习惯,实现智慧成长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力。针对当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字迹潦草、粗心大意、列式不规范等问题,教师应加强其计算习惯的养成与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方式和运算行为,保证其主体的健康成长。其中,验算环节缺失是广大学生在计算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验算不仅能检验其结果的正确性,还能从反推、反思的过程中明确思路、加深印象,确保计算效果,加强其验算步骤将对学生的学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错题本,将日常错题进行摘抄和记录,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错题的复习效率,还使学生在计算应用中减少二次犯错的现象,提高计算准确率。这对提升学生整体的计算能力,实现其智慧成长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多样化的引导策略和组织形式,激发学生主体的探究兴趣,保持学生良好的计算心态,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方法和运算能力上得到加强,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采取多元引导的发展思路,拓展学生的运算思维,强化学生的认知意识,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方法,保证学生主体的健康成长和认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