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的实施
作者: 张现敏要扭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讲解、问答式的教学现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在于全面实施主体性教学。作为教师的我更觉责任重大。而我们努力的方向,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主体性教学的认识,继而付诸实践,投人教改,真正将主体性教学落到实处。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得靠教师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与情感流露。教师平时是否和学生打成一片,除了是孩子们的教师这个身份之外,还是不是他们的朋友?学生如果从心底里接受了你,喜欢了你,那么面对任何时候的你,他们都会有话要说。他们会来问你学习上的问题,也会跟你谈些在你眼中幼稚得可笑的生活琐事。自然,当你走向课堂的时候,他们觉得轻松愉快。
其次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艺术,学生的说话有时是杂乱无章的,特别是新接一个班级,学生常常说话不完整,或者说了一点说不下去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不强,不可能把话想周到了娓娓道来。这时,教师不厌其烦的引导、及时的帮助、适当的鼓励与表扬都会让学生胆子更大,更有话要说。
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让学生自信地面对学习
在现代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在学生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中的点拨者。因此,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习惯,努力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能迁移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农村的孩子更显天真,他们的向师性和依赖性更重。我常常鼓励学生,课堂上对所学问题的看法尽管提出来,说错了或说得不好没关系,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相信自己慢慢地会进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班的学生对学习信心十足,课堂举手发言的人明显增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三、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民主合动
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比较多,但显得不够平等。诸如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有问题,教师帮帮忙等。如若教师能放下架
子,与学生间平等地进行探讨、商量着学习,学生的优缺点才会更自然地流露,师生间交流定会取得更好效果。
其次,农村孩子同样有自己的主见,教师应当把这个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小组学习、同学间讨论、交流、比赛等形式,增加学生间反馈的机会。
四、课堂教学不要统得过死
语文教学中,阅读不是一个被动地机械地吸收课文里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地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一个班级里学生
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与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追求统一的所谓标准的答案,意思相近或有道理就行。又如对课文的感情朗读。因为感情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受了课文的感染油然而生的,不是靠老师统一调控指挥的,指令性的语气不是能使每个学生都由衷地读出来的。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
体验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个性的动力。因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以,新型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课堂。只有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挖掘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其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消极因素得到抵制。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语)”。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