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名著阅读水平的教学
作者: 黄灼锋名著阅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重视改革名著阅读教学,采用新理念、新方法。同时,教师应依据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推荐合适的名著阅读材料,采用适用性的阅读教学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水平。
- 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名著的文学性更强,思想感情也更加丰富。而且部分名著的语言较为生涩。学生在阅读时,很难抓住文章主旨,了解作者思想感情。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名著阅读兴趣。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先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通过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以名著内容为素材,结合多媒体制作影像视频,从视觉、听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名著的趣味性。尤其是目前很多名著已经被翻拍成了电视剧、电影。教师可利用现成的影视片段,进行名著阅读导读。
其次,教师可在班级内营造浓厚的名著阅读氛围。比如创设阅读角,方便学生交流、互动。或者是张贴名著中的经典名句,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抑或者在班级内部举办名著阅读活动,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再者,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看文化栏目。比如《阅读·阅美》《中华好诗词》等都可以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进而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以《凡卡》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阅读名著《凡卡》《瞌睡》,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解析名著片段,提升学生阅读效率
通过名著片段的解析,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名著写作手法、写作意图。但在讲解名著片段时,教师应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首先,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许多名著片段。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名著片段解析,引导学生名著阅读。以《少年闰土》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比“我”和闰土的生活环境,了解为什么闰土在多年以后,见到我大吃一惊。当然,但从课文节选的片段来看,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现象。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推荐《故乡》,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寻答案。
其次,对于与教学内容无关联的名著阅读,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简单了解名著梗概。以《骆驼祥子》为例,教师可以这样介绍: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却被大兵抢走;卖了骆驼,又买了一辆车却被侦探再次抢走;结婚靠虎妞买了第三辆车,却因为要为虎妞下葬,又卖掉了车。后来,祥子终于堕落,再也不卖车了。最后,为了增加名著片段解析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展示出相处片段,以此吸引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三、讲授阅读方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名著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升学生阅读质量,教师还可以在名著阅读中给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方法。
常见的名著阅读方法包括:第一,结合评论读名著。我国很多名著都有相应的点评文章。学生可以在完成名著阅读后,再读一些评论文章。这样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名著,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成效。第二,精读、略读方式的结合。考虑到学生的精力有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灵活阅读。对于精彩的部分要精读,如若很精彩还可以研读。其他不重要部分可略读。第三,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中既可以摘抄一些名言警句,也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是一种非常良好的读书习惯,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第四,点评式阅读。也就是批注式阅读,很多名人都有边阅读边圈点、批注的习惯。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尝试这种方法。这样不仅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总之,教师应重视教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已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当下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需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建立长期名著阅读计划,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推荐不同的名著。同时,设立阅读课,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定期阅读习惯。另外,教师还可开展阅读成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获得成长,并分享这些成长,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打下环境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与家长积极合作,形成家校阅读互联机制,保证学生在课内外都能够拥有充足的名著阅读机会。如每日设定一小时的晚间阅读时间,或者是家长、学生共同阅读。这样通过内外联合,便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并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