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语文复习方法浅谈(二)
作者: 余琳长期以来,我们把高三渲染得过于恐怖,把学生禁锢得过于严密。学生一进入高三,便似乎成了大熊猫之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学生除了啃老师发来的一大堆资料,不得看电视,不得看报刊,不得走出校门。学生也由对高考的诚惶诚恐转而对老师的唯唯喏喏,恨不得一下子把老师的东西嚼烂了吞进肚子,换得大学的门票。其实,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复习阶段也是如此。看看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尤其是作文),我们就不难发现,高考试题简直可以说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晴雨表;它要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是对生活的评判能力。不用多说,知识面狭窄、能力匮乏、时代感不强,是根本做不好的。所以除了倡导多读读课外的书籍积累之外,还要多看看电视上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浏览新闻网页,关注社会时事和热点,保持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多写写观察日记,多议议当前发生的大事。如此这般,一定能够拓展视野,启迪心智。
关于写作素材,它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
(1)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材料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
(2)还要注意素材的多样性,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50个左右时,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再也不会怕高考作文了。
(4)要实实在在动笔训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写作是学生的一种思考,一种表达,一种超越,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语文水平的重要表现。作文的提高需要实实在在下苦功夫,日积月累,勤于思考,勤于笔耕。
对于中学生来说,记日记对于写作可以产生很重大的影响。首先,日记可以促使你更好地观察生活。当你晚上坐在灯下,准备记下今天发生的你认为很好玩或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突然写不下去了,因为你发觉,你当时并没有仔细观察这件事,你并不清楚其中一些很重要的细节,不能把他写得像你看到的那么有趣。有了几次这样的经历,你就会渐渐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其次,日记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素材。我写作文的时候,就经常从我的日记中寻找题材,找灵感。你会发觉,如果是写你在日记中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或是仔细描述过的事件,你会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地完成你的作文而不费任何力气。在考场上,这可以帮你写出一篇很好的作文,还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即使考场作文用不上那些问题或事件,也没关系,还有你曾经写出的经典的句子也可以用啊。再者,多写日记还可以锻炼你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作文水平,必须坚持按一定规范写作。要实实在在动笔训练。应至少半月写一篇习作,周测的也好,自己找的也行,但一定按平时所学的规范来,如标题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行文如何等等。可以说,一篇精品,看似妙手偶得,实则千锤百炼。可以完篇训练,也可进行作文提纲的训练,“一题多纲”,训练文章框架的搭建。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最能打动老师?
毕竟写高考这篇作文目的就是获得高分,而你的唯一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因此打动老师应该说是这篇作文最关键的地方。
这里首先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个是你写的文章应该是关注时代的,要写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的问题,当然这个社会热点的问题,不见得都是政治口号,但是必须有时代感,因为文章为时而作。有些同学不能打开思路,他顶多想的就是中考、高考,分数排队等等,眼界很狭小,老师不喜欢。
另外是写中学生熟悉的事,有的写文化大革命,那你不熟悉,就是班门弄斧。还有,有的同学写早恋,早恋可能是有时代感的热点问题,但是阅卷老师不能接受。
第四,应该是具体的,以小见大的材料,这样才是作文,而不是政治考试。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要写好,要得体。只有思路开阔的选材,注意语言很精采的文章,才能打动阅卷老师。
还有一点,就是应该有比较美好的感情,因为你要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发现和赞颂生活中的美好,这是最基本的写作技巧。但是有的同学不是要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一到考场作文就把自己写得灰头灰脑的,当然老师不会喜欢。
关于作文训练,在这里“书写”是个不得不说的话题,大家都知道,现在实行的电脑阅卷,是把试卷扫描到电脑上,在电脑屏幕上进行阅卷的,如果字体潦草,字迹模糊,势必会影响阅卷老师的阅读,甚至还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那么,一份字体潦草的试卷就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差的印象,会影响得分的。有些同学认为练字太难了,但是大家想一下:练好字就可以提高分数,而且还不只语文一科受益,你究竟练还是不练?所以说,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练就会有所得!
总之,语文的复习其实重要的还在于自己的独立思考领悟,在于长时间不放弃的刻苦攻读。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我认为,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点就是广泛地涉猎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关作文的话说了很多,路,就在脚下,怎么去走,还是要自己摸索只要你抓紧高考前的每一天,坚持到底,胜利一定属于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