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bD理论优化小学数学高段《数学好玩》教学设计
作者: 李静
摘要:根据目前教学的发展水平和小学高段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需求,《数学好玩》承担了更加重要的责任。基于UbD理论优化小学数学高段《数学好玩》教学设计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它能使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也能更好的达到《数学好玩》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UbD理论 《数学好玩》 绘制校园平面图
一、研究的必要性
基于小学高段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基础代数、几何知识,学生已学习数学将近六年的时间,对于小学高段的《数学好玩》课程,不但担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担,还要让学生真正的可以“小试牛刀”,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项目,解决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甚至真正的落实实施,都将会让学生真正地体会知识力量,数学的奥妙。那从教师角度来看,以UbD理论为基础,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就迫在眉睫了,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理解知识,在遇到较灵活的问题时,可以思维转换,利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利用UbD理论,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在此教学案例实践中,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课堂。[1]
二、《绘制校园平面图》教学案例
本案例基于UbD理论的三个阶段和六个维度,以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绘制校园平面图》为例,从知识发生发展的角度计划、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 绘制校园平面图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 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
- 内容解析:本节课主题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涉及的知识储备也是小学数学的代数与几何内容。以UbD理论为基础,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出发,进行逆向设计。先从学生熟悉的地图开始认知平面图构成要素,再从学生身边的操场、篮球场、足球场、教学楼等的图片出发,给出一部分现有数据,绘制单体的平面图。前期课堂讨论、画图实践已基本掌握,进行小组分工,规划测量步骤,完成室外测量和数据记录。
(二)学习目标
1. 能读取平面图上的信息;
2. 能理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比例尺的数学意义;
3. 能制定项目执行课实施方案;
4. 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学会预设问题
5. 能绘制平面图。
(三)评估证据:学生的活动参与度、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评互评、反思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解平面图的含义和作用,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校园平面图。
2.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绘制校园平面图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媒体:教学一体机、课件、地图。
(六)教学过程
【导入】
(七)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组织以理解为先导,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降维学生的认知,重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与总结。
三、总结
UbD理论下的逆向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颠覆原有的“由因导果”的教学思维,转而变成“执果索因”的教学思维,这样使教学更加紧密相连,更加环环相扣。UbD理论下的逆向教学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建立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形成正向循环。
参考文献:
[1]郑嘉佳. 基于UbD模式下高中函数单调性单元的逆向教学设计. 福建师范大学,2020.
[2]王旭. 基于UbD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对数”单元为例. 杭州师范大学, 2019.
[3]盛群力. 理解为先单元教学设计实例. 宁波出版社, 2020
[4]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5]崔允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即让学科教育“回家”[J].基础教育课程,2019(Z1):5-9.